抄襲與空間餘韻:談張愛玲的作品
半生緣的框架確實是抄襲自美國小說,抄得也不算差。因為用她最擅長的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填滿了全書。張愛玲其實是一個抄襲高手,她就很抄過張恨水小說的一些東西,比如金鎖記和怨女的開頭顯然來自恨水夜深沉的開頭,第一爐香中的意象麻雀來自啼笑因緣,祝鴻才在下樓時罵曼璐的一些話也是取自啼笑因緣,是那軍閥下樓時罵沈鳳喜的,完全一樣。愛玲和恨水作為安徽人,都小家子氣得緊,作品都擅長摹寫全部的生活細節。因此張愛玲抄張恨水的細節於作品中,天衣無縫,並無違和突兀之感。
張愛玲的小說寫法是來自中國傳統小說:畢肖地再現生活的場景和細節。但中國傳統小說是古典作品,她的是現代作品,現代社會自然於現代人親切,同時,除她之外,沒有第二人能將這種古典手法運用得如此自然流利,中國人大多數又是比較低理性的,因此大迷張愛玲,猶如低智日本人迷戀二次元漫畫。東亞人很喜歡這種表象式再現現實生活的作品,並不需要太深刻的理性的東西。
問題是張愛玲的作品在一般讀者眼中如此出色,改編影視成功的卻很少。依我之見,是她的作品先天性地不適合改編為影視。她的絕佳的現實場景再現能力在影視中反而構成了一種障礙。文字和影像是不同的,文字直接給了讀者判斷,然後讀者想象。而影像的觀眾,他的信息接受過程是:首先是影像的呈現,然後一個空檔留給觀眾自己思考,判斷。也就是說,影像不會像文字那樣直接給觀眾一個判斷,它會讓觀眾自己通過影像敘事去判斷。張的小說文字說得太多,太滿,太足,盡皆於此,一覽無遺,影像化之後已經沒有空間留給觀眾自己思考,玩味,換言之,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為影視後,因其文字文本寫得太滿太足太實,已經無法刺激影像觀眾的想象力,因此無論如何都無法成功。張愛玲自負是電影迷,實景的想象力超強,但是電影和文字的不同,她似乎沒有完全意識到。
蘇幕遮哈哈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個家庭,母親比女兒漂亮,同時女兒還有弟弟,父母如果更重視弟弟,母女關係比較尷尬。如果沒有弟弟,母女關係就會好很多。如果有弟弟,女兒的各種不滿會積蓄和爆發 (1人喜欢)
- 歐美連衣裙是漂亮,HM公主風連衣裙靚。公主風固然漂亮,但它露一點,於是歐美系連衣裙,只要肩膀領口全遮的就有點老氣,它年齡分層很清晰。於是優衣庫就專門搞年輕人穿的全遮式連衣裙,避開老氣,但又全遮保暖。 (1人喜欢)
- 一個有教養的人,在公正的語境下,一言一行都不會傷害任何人。但為何有那麼多沒有教養的壞人,其言行故意傷害你呢?因為ta對你抱有敵意:人性最基本的敵意就是妒忌。另外一種是有利益之爭,以言行打擊你--- (1人喜欢)
- 低脂飲食對健康有害。沒有膽固醇,你的肝臟就無法分泌足夠的膽汁,導致膽結石和腹脹,也會導致腦萎縮。所以無需低脂飲食,只需低碳水飲食。 (1人喜欢)
- 估計談判不會順利----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