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不如去现场——周末约了个TEDx
TED早几年听过,不错。以“传播有价值的思想”为口号,很多看法有启发。这次发现一个TEDx,属于地方性质的TED,自发性的活动项目,只需要报批就可以。在昆明这种边远城市难得有如此年轻知性的活动,果断报名参加。

活动的场地是个演讲厅,在市中心购物中心的“大象好在”书店。以前来吃饭好几次,都不知道恒隆商场有如此高端的书店,可以比肩成都的“九层妖塔”(几何书店)。不知道是我设置提醒太早,还是平台通知有误,居然来早了一小时,索性坐到书店舞池般的休息阅读区,拿了一本书消磨了50分钟。大象书店果然名副其实,不像其他书店故意不给坐,变相卖书卖咖啡。好在的舞池阅读区基本可以躺着读书,我在的那50分钟已经有熊孩子跳踢踏舞一样地玩地插了,要是真来只大象,估计也是比较好在的:)

节目开始前放了一段英语的TED,讲时间管理,印象最深的就是演讲人说她是个带娃的妈,有一次在去讲演“时间管理”的路上迟到,呵呵,老外就是幽默地如此真实。下午4点演讲正式开始,其实我主要对教育感兴趣,第一个讲什么“国潮植物基”,感觉有点安利,不就是个国产网红兑点人造肉的水嘛。其中倒是有一句引起我注意,叫“情绪价值”。我马上想到晴雯撕扇,情绪如果有价值,那就是买个高兴,自古有之,在经济学应该叫非理性消费,袭人太理智,不如宝玉通晓晴雯的小性子。但是对于现在的我,关注更多的是“情绪成本”。要是娶个老婆三天两头跟你撕扇摔碗的,这个婚姻成本就高咯。

第二个是个戏剧治疗,基本上就是个人经历。我对于这种富家女折腾感情,玩清高的什么演白雪公主杀毒苹果后母——一点都不感冒。一句话,不接地气。这前面两个演讲,我感觉只要是出来闯荡过几年事的,尤其网红、另类主题,基本上都能给你掰乎几句。
第三个演讲叫“拒绝一次性公益”。演讲人是个志愿者,帮助各种孩子克服家庭、社会、心理问题。她说,“心血来潮”式的公益,往往可能对受助者造成伤害。这精确地描述了我不给乞丐施舍的顾虑。中国的乞丐职业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人自不必谈伤害与顾虑。我顾虑的是真乞丐,你心血来潮,兜里有钱,施舍了贫困大学生就真的帮了ta吗?剧本的结局很可能是把ta推上了职业乞丐的道路。当然,演讲人说的主要是孩子,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儿童。听她婉婉道来一个个故事,如果没有多年当志愿者的沉淀,是不可能做到如此举重若轻。她带过猪圈里长大的小孩,大龄辍学就业两难的少年,其间的心酸真是人间冷暖。这样的声音才是我最尊敬的,我一直想当志愿者,但我深知自己做不了特教这一块。十几年的知性教育已经把我推入逻辑上升的枷锁,对于低于平均值的情况,我肯定是奈不下性子的。我一直说我只能做前线冲锋的超级英雄,绝做不了那种帮扶大后方的白衣天使。所以我一直想当个老师,只能立足于普通教育,给中国的孩子所有外国小孩享受的童年。

第四个演讲说说“双标的性”,演讲开始请未成年人和不适人群离场——高能之处可见一斑。性别姜饼人是去年才看到的,的确值得推荐给年轻的朋友,演讲人说到的婚姻,性少数群体等问题基本上就是个文明病,意思是:文明人说你野蛮,其实是ta野蛮地强加所谓的文明观念给你,殊不知早在母系社会老祖先比文明人看得更开,要是有时间机器来个跨时空直播,那网红的程度肯定不亚于戴了植物肉绿帽子的肯德基。这个话题外延太广,15分钟基本上就是蜻蜓点水,但也够享受这个回首往事多颦笑的下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