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的旋律》----王唯工(七)
到此为止,循环系统与吉他等弦乐器是很相像的,只是循环系统的弦只有一个。但是复杂了许多,共鸣箱却有许多个,分布在各器官、各经络。因为循环系统的目的是送血液到个细胞,不是制造音乐。这个分别在各个经络各器官集结的振动,就是用来推动血液进入该经络、该器官中小血管的动力。一旦血液推入小血管,组织中的负压就会经由毛细管及虹吸现象,将血缓缓的引导进入组织中。
这些在大血管、经络、器官中传送、集结的振动,就是中医所说的内气。以练功来增加这种在身体内传播的血液压力波,就是内功。
如果把大、中血管连接到小血管中的开口,学习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这种控制在生理上本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也就是所谓的自主神经控制的能力,需要修炼才能学会,就像瑜伽或气功大师。一旦这些连接被关闭了,这个沿着血管传送的压力波,因为没有用来输送血液,波动会叠加,愈加愈大,于是这些共鸣箱也就像古筝的共鸣箱一样,鼓动空气,制造声波。只是血液压力波的频率越低,是次声波,耳朵是听不到的,但是可由身体的感觉,察觉其存在。这个由身体内的共鸣箱集结后发散到体外的次声波,就是外气。一般的外气,以全身为共鸣箱者,最容易产生,这就是心跳的第九谐波,也就是三焦经的共振频率。就是将全身的真皮(腠理)视为一个大共振箱所产生的。因为这个共振箱是包裹着全身的真皮,就形成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的假象。其实这种由血液波充满真皮造就的防护网,不怕刀砍、不怕拳打,只怕剑刺或刀拖(以刀横切)。道士登天梯时,脚只能上下踩,可不能左右磨,也是同样道理。外气对身体的健康有害无益,尤其如果用来炫耀,更是损人害己,外气用来治病也是事倍功半。只是在练功过程中,即使是专练内功的人,也不知不觉的就能控制开口,并产生外气,但要切记,不可乱用,更不要常用。如果只练外气,那是很危险的,这些能量,本是用来行血的,结果被引导到体外来,会引发肾虚、失眠、内分泌失调等等各种阴虚的症状。很多人自以为会飞,甚至由高楼跳下,都是勤练外功到了走火入魔使然。
当脉诊仪初步开发完成,心中第一个盘算要侦测的是心血管堵塞,以当时的直觉认为,心为气血之主帅,一旦心脏供血不足,在脉象的表现上一定是十分强烈,应该最容易侦测。
临床测试进行了好几年之后,才豁然了解,最常见也是身体反应最强烈的脉象,竟然是感冒。经过与古书反复的比较,不论是表现的症状及有效的验方,都指向相同的方向,感冒就是伤寒。
后来与中医师会诊也发现,即使以手指把脉,一样很容易辨认感冒,当时就有好几个中医师可以肯定的诊断感冒,而且说法与脉诊仪侦测到的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