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慈苑分享|老年人养生误区

养生千万条 科学第一条

误区一:晨练越早越好
不少中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其实,晨练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特别是在寒冷时节。
清晨锻炼是“健康杀手”,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脑中风等。
另外,由于身体机能老化,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很难一下子提到较高的水平,这时锻炼,容易摔伤、碰伤、扭伤身体。
专家建议
有晨练习惯的老人,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公园空气质量也较差,而且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每天下午4~5时是最佳锻炼时间,其次是晚间饭后2~3小时。此外,雾霾天气不适合晨练。

误区二
大量喝养生茶
专家建议:平时中老年人养生的过程中,需要避开一些误区,例如大量喝养生茶是不可取的。不同养生茶的性质不同,适用的人群也不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这些养生茶。例如患有胃部疾病的人,如果经常饮用绿茶,反而会导致胃部病变加重,主要和绿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物质会刺激胃部有关。

误区三:常吃五谷杂粮粉好处多
俗话说,多吃五谷,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吃五谷杂粮之所以有助于健康,一方面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另一方面也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把五谷杂粮磨成粉后,膳食纤维没了,剩下的只有淀粉和糖类。
专家建议
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天天这么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无论有没有糖尿病,都不建议多吃。胃肠功能较差的60岁以上人群,以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儿童应少吃粗粮,并且做到粗粮细吃。

误区四:趁热吃对肠胃更好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也热爱“食补”。炒、爆、熘、烧、焖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而且有什么东西都“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
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人们吃热的食物、多喝热水,但却没想到过热饮食对食道的伤害。
专家建议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也热爱“食补”。有什么东西都喜欢“趁热喝”、“趁热吃”,其实食物温度过高,会灼伤食管黏膜并使之坏死,长期下去,可使该部位癌变。
误区五:人老不服老
有些老人觉得自己身体没啥病,老当益壮,就进行高强度的爬山、游泳、跑步、打球等体育锻炼,造成肌肉损伤、骨折等;有的退而不休,拼命工作,甚至因工作疲惫引发疾病。
专家建议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诸多退行性变化,肌肉和骨骼功能甚至脏腑功能都在减弱,老年人要理性认识这点,锻炼要量力而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退休之后发挥余热本是好事,但如果患有慢性病,工作应适可而止,以不感到疲倦为宜。
温馨提示
养生千万条 科学第一条
这些养生误区,
大家都掌握了吗?
一定要提醒您身边的家人朋友看看,
这是关乎大家健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