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icron 50/2 radioactive测试
昨天其实测试了一次彩色,发现真的是比较令我失望。传说中的黄玻璃是不是真的只是一个神话。我在拆镜头之前也是比较担心内部的玻璃被换过,特别是前组,但是我拆的时候发现前玻璃和垫片接触的地方已经有了不可清除的“腐蚀”痕迹,说明应该是原装的啊。我的猜测是早期镧玻璃的成品率低产能低,所以最早的summicron缩头用钍玻璃来替代,以达到1.65以上的折射率,我估计并不是说镧玻璃比钍玻璃便宜或者差,后期镧玻璃技术成熟了,比如有了LaK9这样的,就不再使用钍玻璃了。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并不是黄玻璃版summicron就成像好,我估计可能和后期没采用钍玻璃的缩头的成像应该是一样的水准,玻璃不同折射率就不一样,这样曲率和厚度也不一样,五六十年代的德国人做事还是非常靠谱的,肯定是驴脑子,既然专利都标明了每片玻璃都折射率曲率厚度,那么就肯定按这个做标准来生产,不管是采用钍还是镧只要达到折射率就可以。
今早我把rigid v1也拿来做对比测试,果然,缩头还真的是不行
都是f2,先看一下中心,左为黄玻璃缩头,右边是极早期的rigid

然后是最边缘,rigid也出现了一些像差,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而缩头就真的不行了

讲真,rigid真的是那个时代光学的顶尖之作,这还是极其早期版本,到后期升级了镀膜或玻璃,成像就更好了。
其实早些年缩头版summicon真的是不受待见的,差不多rigid一半多一点的价格,我记得很多人对它评价不高。最近一年两年黄玻璃炒的特别的凶,一三一四年那时候也有人说,但是懂得的不多,现在基本都懂这个故事了。
我查遍国外的评测,都是说最大光圈下成像锐度比较柔,包括B站一个up主的评价。有一个香港人做的各种评测蛮好的,他说他自己也是三进三出这个镜头,但是每每想到布列松附体,就又买回来。昨天在b站我还查到一个日本人对普通版summicron缩头的评测,他的那枚成色非常的美丽,所以我觉得光学素质应该最接近出厂状态,但是我看下来跟我这个也是一样,虚,有时候甚至都找不到焦点了。日本人这个vlog做的蛮日本的,字幕搭配背景音乐浓浓的日风玄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70936350/
总体,我的感觉是拍人像还可以,半身像这样的距离,最大光圈的解析还不错,再远一点,解析就降的厉害,甚至影响到画面了,但是这个日本人很喜欢,说是空气感~
拍人文会不是特别合适,人文的话,我喜欢elmar这样的中央特别锐利,周边下降。
当光圈缩到5.6,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始终没有rigid那么好。
考虑到现在它的被炒作,所以我觉得实用性很低,它的最大光圈焦外又不像八枚玉这样给我眼前一亮~ 所以我觉得黄玻璃,就是收藏用即可,如果是伸缩头的忠粉,那是可以收藏一个。我这个是捡漏,价格和五六年前差不多吧。
嗯,最喜欢的还是35的几个,基本都没有坑。50最喜欢的还是rigid,可惜被炒高了
今天天气还特别的棒,我带爸妈又去了曲水园,这次才觉得它真的很小,就两个池塘可以概括,但是我很喜欢,我甚至觉得是上海最好的古典园林。
下面是用黄玻璃拍摄的





然后是小小八summaron35/3.5 加红镜加偏振镜的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