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饭桶,到范大师,岁月弹指30年
当我认识他的时候,人们都尊称他为范大师,萨克斯国家一级演奏家。
范大师姓范单名一个明字,当初他老爷子取名就是要他明白事理,明明白白做人,乐观豁达。
如今看来知天命之年,范明大师已经全部做到了象老爷子希望的那样,赞一个。

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席卷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影响到所有人的思想和行动。人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有人兴奋,有人犹豫,有人害怕,有人直接成为弄潮儿。
范明当时是市歌舞剧院的大号演奏员,工作稳定正规在编事业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端着金饭碗、铁饭碗啊!很多人想进无门,这样体面高端的工作令多少人羡慕?
20多岁的范明却一下决定了,成为单位体制改革的最早一批试水者,主动申请下海停薪留职外出闯荡。现在看来当时选择无比正确,在当时需要多少勇气,才能迈出那一步,再赞一个。

那时的小范,神采奕奕,风度翩翩正是青春啊。说起来,范明真是个帅小伙,180的身高,浓眉大眼,那是相貌堂堂,吹起流行曲子迷倒一众姑娘伢。
可能是才高遭人忌,太帅惹人恨吧。大院里的小伙子可不止他一个,也是那个时候,“饭桶 饭桶”的叫他,称呼他的声音多起来了。
这是范明最忌讳的,到了要不顾一切反击的心理状态,甚至执拗。

小时候,生在大院里的孩子一大群一起长大,熟的不能再熟,相互就爱取笑,今天对这个明天对那个,没个准头。恰恰在叫范明为“饭桶”的事情上近30个孩子出奇的一致。
范明就在“饭桶” 的叫喊声中,几乎每次都头破血流回家。这是范明被“饭桶”后的强烈反击,针对所有人。
范明再次听到“饭桶”更加坚定了,走出去闯一闯的想法,义无反顾地离开那些讨厌的声音,他需要解放,追求更大的成就。

刚刚开放的中国,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走出去,机会一大把,也会饿肚子,找不到事做。一年又一年,范明在外打拼,尝试做过很多事情。
到过广州、上海、北京,最终还是在音乐上皈依,在最前沿的深圳每一个夜场的酒吧,舞厅,公司年会都有范明优美的萨克斯留音绕梁,
多年的磨练记忆越来越精湛,说起范老师那是行内知名人人要赞一个啊。

弹指一挥间,20年的磨砺,生活的苦乐,看到很多人情世故。不惑之年让人更加成熟,也看懂了生活的真谛。回归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响,娇妻小儿在期盼,眼里也是年老的父母日日盼儿归。
从此,音乐路上无止境,终有心得愿享之,教书育人遍桃李,饭桶还就成大师。

如今,范大师在培育少年音乐家的同时,喜好上了网球。每天早上6:30的网球场上,可以看到那带着音乐节奏感打球的范大师。
依然矫健的身影,爽朗的笑声,打出一个好球时得意的歪头点头的动作,有点像在演奏吧。
如果你高喊一声“饭桶”,他竟然会开心地答应,好像比听到范大师还动听,这个人,哈哈哈哈。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徐哥循益,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感谢您点赞关注,欢迎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