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蒲胖子和安军长》王建国
《蜉蝣》父子文,★★★★★。
《蒲胖子和安军长》校园文,★★★★。
不明白这个作者写的文怎么好像没什么人气,但其文字风格是实打实的上等,真开心又发现了一个耽美文圈的宝藏。
《蜉蝣》,父子文,短篇(大概一个多小时)。
其实里面的父子情掩藏得隐秘,作者并没有直白地告诉读者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在没有读到最后大多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叛逆青春期少年与面皮薄嘴硬而倔强的父亲之间的冷战与冲突矛盾。
全文一开始也让人感到摸不着头脑,背景不明,气氛也是令人感到特别的灰暗压抑,就像冬天冷风阴潮,悄无声息地侵蚀周身的温度。以第一人称“我”讲述的这个少年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都无所在意,对待家人也冷言冷语亲情凉薄。但随着故事越讲述到后面,层层迷雾也就逐渐散去,开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最后,就发现,这原来是一个披着冷漠而虐情的外皮,内里包裹着温暖与深情的故事。
“我”其实并不是打心底里讨厌父亲,反而在文中有各种细节可以直接或间接体现我对父亲压抑在心底难以言明的深沉的爱慕。而正因为爱之深妒之切,在得知父亲心里始终有着放不下的另一个人时,才将自己体现地愈发暴躁与“丑陋”,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也许可以将这种行为解释为内心缺乏安全感以及怒刷自己存在感的表现。
父亲对“我”,是真的一直将自己作为他心里那个人的替代品么?我想曾经也许是的。但随着“我”逐渐长大,越来越偏离他心中期望的轨道而长成了他不愿意面对的那副样子,心中的期待也许在什么时候就已经进行了改易,也逐渐认清那人早已离去的了现实。他清醒地认知到自己的感情,所以在面对“我”的质问时,他愤怒地“啪”地一声,甩了“我”一巴掌,冷笑:“你以为我把你当成了谁。”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人的替代品,无声地在心里尝尽苦楚与愤慨,却没想到他可能早已经抽身,“我”就是“我”,他爱的本就是“我”,已经不再是其他任何人。
以上是我在看完两遍这篇文之后粗略得出的感受,以后还会重温。希望有机会能得到对这篇文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再说《蒲胖子和安军长》。
《蒲胖子和安军长》写的是美院中的一男生宿舍一对兄弟的故事,关于这个宿舍其实还有另一篇文叫《楚一枝和秦师兄》,按照剧情发展本应该先看《楚一枝和秦师兄》再看《蒲胖子和安军长》(作者也说过两篇文并不用在意观看顺序,互不影响),不过由于我手比眼快先打开了后一篇,于是观看顺序调转,再看《楚一枝》就觉得有些别扭。也可能是《楚一枝》那篇文并不合我口味,所以出现心理阻隔,导致并没看完。
但不管是《蒲胖子》还是《楚一枝》,语言风格都是一样的诙谐幽默,人物形象灵动活泼。整体氛围就像广大普普通通的男生宿舍一样自然青春,不过是因为各种巧合发生了啼笑皆非的趣事,最后结局也是令人感到“这该死的甜蜜”。
但《蒲胖子》因为文本实在短小,短短几万字,很多必要的解释都草草带过,两人的情感铺垫在文中体现得并不充分,更多是一种兄弟情的样子,happy ending有种强行的匆匆收尾的感觉。如果能写得稍微长点,把蒲胖子的过去、他对安军长的暗生情愫以及安军长认识、接受自己喜欢蒲胖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交待得更详细一些就好了。
最后,实在很期待这位作者写的长篇,太喜欢他(or她?)文字风格,感觉不管是轻松幽默还是忧郁哀伤,其驾驭能力都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