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东问西 | (8)供奉祖先牌位是纳西族的原生文化吗?

(长按上图即可保存或分享“衡动有个圈儿”微信公众号)
【问东问西】本专栏是本人最后一次以公众号原创专栏形式向各位深入解析纳西族东巴文化,同时也是在整理了近八年来在我的社交媒体和社群当中所收集的有关于东巴文化以及纳西族人文习俗的众多深度问题之后,精心筛选了其中的100个,并会以问答体形式来逐一向各位诠释解析,但求能对东巴文化有强烈求知诉求的小伙伴有所帮助,继而相互学习探讨,共享价值。本专栏每周一更,分100期连载,期待你的持续关注与分享。

【八问】供奉祖先牌位是纳西族的原生文化吗?
【答疑】
过去百十余年我们曾看到城区、坝区和河谷区的一些纳西族家庭供奉有祖先牌位,并每天一早一晚对祖先牌位行以烧香磕头祭仪,寻求祖先庇佑,而此文化现象其实是与纳西族先民在家中不兴供奉祖先牌位的遗留文化相抵触的。
在纳西族先民的传统中,家中有人故去后,改土归流前统行火葬,火葬以后,不捡骨也不供奉祖先牌位,而是对死者的亡魂行以东巴教路仪式,意即将其祖魂送往祖源故地(纳西语称余主阿纳瓦,或余主波吕古)与四代祖母和三代祖父团聚,过死者生前一般的生活。
彼时,纳西族先民一年内有两次请祖先回家与家人团聚为内容的祭祖节日:一为六月新麦成熟后的“塔本”,塔为智慧,纳西族初民视祖先为智慧者,本为祭祀,此祭祖节先民春以新麦饵块,纳西土语称“增都”,取新麦饵块祭以祖先,祭毕,送祖先回祖源故地余主阿纳瓦;二为十一月的“余本”,也称“拙本”,余为祖先之意,拙本意为冬祭,十一月新米上场,春以饵块,煮一锅鲜芜菁丝、鲜红萝卜丝、豆腐、腊猪肋骨伙煮一锅,称曰“头伙”汤,用此二物祭祖,祭毕,送祖先回祖源故地。
显然,纳西族先民一以贯之的传统是将死者的亡魂送往祖源故地,与四代祖母与三代祖父团聚,过死者生前一般的生活,因而他们在家中是不兴供奉祖先牌位的。至于过去百十余年纳西族有些家庭开始供奉祖先牌位于家中,那是经过改土归流以后受汉文化渗透和影响所致,彼时纳西族学汉文、仿汉俗,这才使得民间也有了供奉祖先牌位的文化习俗……
【开示】作为汉族人,我觉得我们理应尊重并包容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及其背后的祖先文化遗留。基于对丧葬和祖先文化的深层理解,我相对会更加认同纳西族先民的认知和传统,即在火葬后对死者施以送魂归祖源地的仪式。换言之,我不认为祖先之魂需要用以庇佑后人如何如何,相反,它应该得到一种来自于生命本体的超脱的自由和溯源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