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文书写成“罪己诏”!盘点申请文书的那些大坑(内容篇)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留学申请文书在写作内容上有哪些大坑,适用于MBA和商科的申请,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文书踩了这些坑了吗?
大坑一:把文书写成“罪己诏”
“我在工作中遇到xxx困难,我意识到我有xxx缺陷,于是我决定换去A公司工作来弥补我的缺陷。但工作三年后,我又发现我不懂xxx知识,所以我现在要申请贵校来读书。”
我们在文书中往往会写到why school,其中就会谈到现在的自己和职业目标之间有一段差距,然后通过学习可以弥补上差距,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告诉学校,学校有的资源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从而证明你和学校匹配度高。但如果把这些“差距”一味的放大,不断强调你一直觉得自己“有问题”,这个画风是不是听起来有些怪呢?
这类问题处理办法其实很简单,要转化写作思路,即把自己当作一个“商品”,而文书是作为你的销售说明书,你要明确你的卖点是哪些,因为一方面你要告诉学校你“缺”什么所以才来学习,另一方面你要证明你比其他的申请人更有可能成功,因为你有一些别人可能没有的品质。特别是在工作经历衔接之间,与其说“我觉得我某某方面不行,所以换了个工作去多学学这方面的知识”,不如说“我在A方面已经做得很出色,但想挑战自己去尝试B方面的工作,所以我选择了加入某公司”。毫无疑问谦虚是优秀的品质,但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在实事求是的情况下适当推销自己,切忌妄自菲薄。
大坑二:把文书写成“扩写版简历”
“我在A公司做了A、B、C,我又去了B公司做了D、E、F,最后去了C公司做了G、H、I。”
千万别把文书写成你们公司的招聘说明,不用细说你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需要把你的简历用段落重新写一遍。以MIT SCM项目为例,在申请说明中学校明确指出Do not re-create your CV or resume.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需要先确定你写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一段要用来说明你的哪些品质。假设你用一段来说明你有团队合作能力,那么你只需要挑选出最能体现你团队合作能力的一段工作经历来说明即可,不用把这份工作的每个方面都事无巨细的说出来。
大坑三:把文书写成“个人传记”
“我在A学校学习,然后在B公司实习,毕业后去了C公司,工作三年后跳槽到D公司。”
很多申请人有一个误区,以为一定要按照工作经历的时间顺序来堆积自己的工作经验,当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处理办法和“大坑二”的处理方法一致,根据每段的核心思想(即主题句)来选择素材,不用把所有经历全部涵盖。
大坑四:过度“卖惨”
“我出生在我国南方一个偏远的穷苦小山村,母亲是家里唯一的一个知识分子,父亲每天要工作15小时才能勉强供我上学……”,你真的确定要这样开头吗?
我相信大家这样写,是受到Essay范文的影响,但问题很多时候只有Native Speaker才能用那么挑战文笔的方式开头,营造出跌宕起伏的可读性。我不是说这样写不行,只是对文笔要求很高,很容易就会落入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营造出一个我曾经是“屌丝”的氛围开头,你真的可以做到屌丝逆袭吗?如果你后面“反转”的情节营造不好,这种“屌丝”形象会留在AO的印象里直到最后。
第二,你确定你有那么惨吗?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写过“我的悲惨童年”,AO看这样的问题应该看过很多遍了,你要确定你“悲惨的童年”可以“惨”到AO眼前一亮的程度,否则,也许可以思考一下其他吸引人的开场方式。
第三,你的童年跟Who you are到底有多大联系?好多朋友写小时后受父母的影响,比如父母是科学家,结果你最后去学了business,可是这两个信息点到底有多大联系?就算有联系,也是很偏远的联系,不应该浪费过多的笔墨在这里,简洁明了的带过即可。
那么,除了“悲惨童年”,也许你还可以考虑一下以下开场方式:
第一,以Essay的中心思想开头。用一句话总结你Essay最想说的一个内容,把那句话当开头,用标准的“总分总”的形式把Essay写成议论文。这样写也许不会很impressive,但是个非常保险也符合西方阅读习惯的方法。
第二,以“Aha moment”开头。我相信除了你的童年,有更多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你,何不尝试用这些经历开头呢?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第三,以Career Goal开头。直接说你长期、短期的职业目标,把终点交代清楚,再来引导读者看看起点在哪里,沿途有哪些“风景”。
大坑五:把文书写成“行业分析报告”
“我打算从事某某行业,该行业过去三年每年增长5%,预计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是10%。目前该行业存在A、B、C问题,还有D、E、F等机会。”
在写Career Goal的时候提到你对行业的理解并没有问题,但在篇幅上一定要注意控制,如果行业分析占整篇文书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很大概率上就说明这部分用力过猛,要时刻谨记文书的主角是“你”,所以大部分的篇幅都是需要写“你”。
大坑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的工作内容非常多,有A、B、C、D、E、F、G、H……,我学到了很多”。
借用了一句孔子的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仅要写what,还要写how和why。也就是说光写你做了什么是不够的,还要写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内心的思考比实际的行动,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成长。
大坑七:“画龙不点睛”
当你写好文书后,只看每一段的主题句,如果这些句子没有练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那么说明你“画龙”没有“点睛”。其实留学文书无外乎就是写“你是谁,你想去哪里,你怎么去”的问题,所以文章往往需要落脚在“基于你之前的经历,再加上学校里学习和实习的机会,你可以完成你的职业目标”,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具体的语言风格和组织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一定要围绕着你的写作目的。
如果你不确定你的文书是否踩到了这些坑,快来参加我们的免费文书修改活动吧!这里有申请过HBS、MIT的过来人来帮你把关,助你完成申请梦想。

© 本文版权归 DreamBuild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