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乐
《46》霸略
天下有王者,则有所谓王道;天下有霸者,而无所谓霸道。即无霸道,岂无霸者乎?亦天术有然也。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先王之道无北面,圣学不死,斯则昌也。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子犯曰:“可矣。”遂伐曹、卫,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之先;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预为之先,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清末文弊。网密俗薄,吏治不振,国贫民困,人心思变。先王革命开基,造天立极,济宽以猛,易文以忠。夫改薄从忠,持忠以敬,敬弊修文,此天人之故事,而三代之常法也。天下神器,不可执为。易之为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变通久,持盈与天,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今天下之俗,贪财贱义,好施慢礼,色夸欲炙,根浅情迷。忠近于弊,满近于溢,月盈则亏,日中则移。有以持之也,其唯敬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上居敬,则下兴义;上行简,而下不惑。不惑以义,得天统矣。敬者,王道之足,而霸略之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