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1:贾樟柯电影手记》《贾想2:贾樟柯电影手记》读书笔记20200404
2020年读书笔记之六—贾想1.2:贾樟柯电影手记
贾樟柯一直是我喜欢的导演,看过他的小武、三峡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多少有一点原因是因为这个山西汾阳人身上那点老乡情分,而贾樟柯如此执着于拍他的家乡汾阳,这就让我觉得更加亲近。贾樟柯的电影里能看到真的生活,看到我的家乡。
这两本贾樟柯电影手记以他所拍摄的电影为章节,记录了1996-2008、2008-2016年这二十年间贾樟柯关于电影的所思所想,他的少年时代,他的电影之路,他的电影所有表现的文化。贾樟柯的电影让我觉得接地气,不是说他的故事都是日常琐碎,而是真实。天注定或者三峡好人所讲的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社会事件之下真实的人。电影、画画、音乐都应该是很私人的表达,不应该作为时代的集体符号,把人当作活生生的人,会恐惧,会焦虑,会迷茫的人。这就是贾樟柯的电影美学。他拒绝成为张艺谋和陈凯歌,愿意活在这个时代的真实里。张和陈的电影总让人觉得太像故事,像传奇,没有关于我们此刻时代的书写。而且他们一直从文学作品中改变这也让我觉得他们的电影里没有注入自己的灵魂。而贾樟柯的电影就是在讲述他自己的生活,他看到的世界,表达他的审美和观念。在贾樟柯的电影里能看到贾樟柯,在张艺谋和陈凯歌导演里看不到他们的影子。
李诞说人怎么能不写诗呢?所要表达的大概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私人的情感抒发和意见表达,都应该有自我。这多么好。贾樟柯坚持低成本电影也是坚持了能够在资本面前独立自由的自我表达,尽量的不被裹挟,不被强迫,不成为电影工业的一小部分。我也想有自我表达,完整的而非破碎的,清晰的而非矛盾的,真诚的而非矫饰的,勇敢的而非怯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