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还有机会么?(第742期)
国产动漫,就像A股,牛短熊长。
这几十年来,刚刚走牛,马上打回熊市。
这些年,看上证50指数,已经可以算作慢牛。
巧的是,国产动漫,小荷已露尖尖角。
上世纪60年代,有两部神作。
《小蝌蚪找妈妈》与《大闹天宫》;
前者是水墨动画,令世界惊叹。
“你丫有这么好的动画?”
之后,折腾了几十年,有两段小辉煌,出过三两部经典。
《哪吒闹海》出世,叫好叫座。
那段时期,高质高产。
《阿凡提》,《三个秃子》不,《三个和尚》,《天书奇谈》等。
80-90年代,有几部经典动漫,《葫芦娃》,《舒克与贝塔》,《海尔兄弟》等。
但依旧被进口动漫暴打。
大部分国产动漫,都属于昙花一现,或半现。
刚刚拍手叫好,下一部就想掐死。
更多的,要么夭折,要么胎死腹中,要么见光死。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日本,但人家的动漫的确好看,很多人也只能“硬着头皮看”。
可见好看,观众会硬着头皮,跨越种族。
动漫这一行,与电影没有区别,带着赌性。
一部片子,能否叫座,不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一部精心制作的砸钱大片,反响平平。
动漫难做;不光是砸钱的事。
乔布斯收购的皮克斯动画,几乎部部叫座。
背后,是一套打磨多年的制作流程,所形成的企业文化。
那种文化,与砸钱无关,没有多年的修炼,无法成精。
相比之下,国产影视剧依旧乐于比烂。
看了一下近期热映的鹿鼎记:

超烂2.7评分。
那个什么山,将韦小宝演成了六小龄童。
健在的老爷子尚未发飙,估计金庸老先生的棺材板要摁不住了;
还有那个皇帝的扮演者,估计康熙大帝看了会敲棺材板。
类似毁经典影视,比比皆是。
大都为金庸老先生著作。
这就要打个问号了;编剧,导演,演员,作为业内专业人士,不知道拍的很烂么?不知道毁经典么?
知道啊;外行都知道,内行能不知道么?
可知道为什么还翻拍?
利益呗。
我就问,你看了没?
我看了两集......
看了下评论,更多人的状态,是一边骂,一边看。
好评是流量;骂评也是。
只要有流量,就有播放量;至于播放量是好评还是差评,是不影响播放量的。
流量哪来的?市场太大,人太多。
看着那么多的差评,总会有人忍不住看一下......
看完后,跟着大军,继续骂;流量越来越多。
观众的记忆跟股民差不多,七秒。
烂剧,都被惯坏了。
这也是为什么烂剧离不开小鲜肉,当红影星。
因为缺少这些流量,就没人骂了......
但比烂总要有个下限;高演员成本,透支观众下限,打一枪就跑。
如果都比烂,这种打法能活。
但面对精品呢?不是一直被美剧吊起来打么?
做精品,需要用心;长期思维。
所以,勤奋很重要。
道长曾表示:
王家兄弟太懒;睡到自然醒,喝茶吃饭,补个午觉,找人聊天下午,转悠一圈,办个派对,睡觉。
什么派对,怎么睡,道长没细讲,你们也别多想。
但结果就是,华谊兄弟过的很惨。
长短债29个亿,都要资不抵债了。
近些年来,崛起题材电影很受欢迎。
借着《八佰》,还能在喘口气。
反观光线传媒,没有借款,估计没偷懒。
该行业的公司,业绩很难稳定,这是由行业属性所决定的。
重点是,几经折腾,光线传媒在动漫领域,找到了突破口。
《大圣归来》尝到了甜头,可能未来还会有;
《大圣走了》;《大圣回来了》;《大圣累了》;《大圣留步》;
已经上映的《大鱼海棠》,《哪吒》等彩条屋,好评如潮,票房不菲。
动漫相比于电影,优势有两个:
(1)成本低。相比于天价演员费,动漫的制作成本要低上太多。
以《大圣归来》为例,投资6000万,票房9.56亿。
(2)自带流量。热门明星自带流量,但相比于热门神话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还差点。
毕竟,一个是人,一个是神......
动漫IP;美国超级英雄系列均出自漫威漫画。
有了深入人心的IP;故事,改编,剧情,就是流水线作业。
2018年,迪士尼总票房73亿,美刀。漫威贡献超过一半。
神话系列动漫VS漫威系列动漫。
价值观差异不大,都是英雄打怪。
现成的家喻户晓IP已经有了,剩下的是剧情见真章。
就看光线,是否用心了。
仅做研究,并非荐股。
牛市如何逃顶,戳“免费送书”,读《价值投资常识》。
十年十倍,就在WX公号“时空复利”。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