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表现中那么热爱生活
小区广场打纸牌的老人依然在,坐一圈站着围三圈。或严肃或嬉笑的表情,永远如出一辙。玩耍的小孩依旧是热热闹闹,倒是鲜少听见哭声,看来是大人看得紧,小孩的顽皮也换了个方式。偶有几次听见约莫六七岁孩子的对话,发现在他们之中分享是个很重要的交朋友方式。你没有的玩具,我可以把我的送给你。
然后接受礼物的便说,那你可不能哭啊。
嗯,下次等我有钱再买一个。
于是,两个小人得欢快背影渐渐消失在我眼中,笑声似乎是隔了一阵才散掉。老人和小孩都各自拿捏着不一样的方式,旁人看起来热热闹闹,便是认定他们热爱着自己的生活。
星巴克永远都是人满为患,连门外的台阶都不被放过。不论是大还是小的门店,即便是工作日说去想找个座位,都十分得困难。一个人一杯咖啡一台电脑一个座位,便是一下午的光景。毕竟在哪里都无所事事,不如去大庭广众之下,挑一个好的环境,舒舒服服的放空自己。去发呆,去欣赏别人,去喝咖啡,就是逃离眼下。当然,有些人是真的去工作,全英文的界面已经是不足为奇。相反,越来越多的小语种肆意地出现,着实吓了我一大跳。毕竟,买的语法书和语言app都是崭新的界面,这一拖就是好几年,还是以空白画上了符号。其实我们去那里就是单独的喝咖啡,并顺便看看出了哪些新品种,然后继续下一次。
因为总是过分关注别人的生活,导致对自己不满意的程度一直在无底线的增加,所以得过且过是常态,随遇而安是本性。当然偶尔振作了那么几天,也是因为突然看见或听见了什么,便觉得自己应该也能变成那个状态,于是,鸡血性地开始买东西,开始记录,每次都是等到万事俱备那一刻,就是放弃的时候了。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粘贴复制这个最初始的动作,再也没有下文。好像下一步被设置卡机状态一样,没办法去修复一般。那说来,终究是我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也不过是如此。
虽然不那么热爱生活,但一直喜欢热闹,仅仅一字之差,便是天壤之别。
因为在欣赏别人的过程里,发现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每个人虽然都有着不一样的状态,但自内而外散发着同一种力量。那是没办法掩饰的,因为是虚无的东西。而我的胆怯却截然相反得表现的淋漓尽致。我知道,因为我总是想在人前表现出我极致热爱什么,从而导致一开口便漏了陷,失了真。
关注别人才发现,我是真的不热爱生活,懒懒散散,得过且过,永远都是这一件事情才刚刚开始,便想着另外一件事,于是,所有的事都没什么好结果,而我也并未介意。也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所以,以后,我不热爱就是不热爱,再也不需要去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