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无”与“用”
(11月20日晚七点 武汉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苏德超,1994级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
易栋,1995级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

- 为什么选择人文
苏:原想学法律,保送意外,阴差阳错选择人文
易:原认定厦门大学中文系,从杂志上看到,感慨武汉大学风景如画,选择了人文。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大学时期上课感受
苏:课太多了,文史哲打通有一定困难
易:第三届人文班,有了前两年的试验,课程安排更合理。硬性要求英语六级。分组跟老先生交流(如刘绪贻) 要修160个学分
“我看好你,因为你有人文情怀。”“不管多么忙乱,人总要有坚守和淡定。”先导作用
- 为什么做教师
易:偏感性 此生永是珞珈人
苏:传奇经历 留在武大可以专注于喜欢的东西
随感:“最喜欢夏秋之际,亭子旁的教四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在明亮的窗户边自习”
在武大做人文真的好适合啊
- 艺术和哲学是否会毁了生活
易:艺者,寂寞之道,璀璨之境。
艺术,彰显、带领我们领略璀璨之境
个体的生命可能是悲弱的平凡的。但艺术可以放大我们生命的意象(…老师讲的太好了没来得及记下来)
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跳脱出来
苏:哲学让我们思考我们要过怎样的生活。未曾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老是审视人生日子也没办法过
- 人文是什么
易:例:《锦瑟》无题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回望人生走过的路,有些许茫然。“一弦一柱思华年”细数流光的时候会有记忆,镌刻着无端的样态。一方面依然有疑惑,不是那么真切,另一方面有持守的韧性。
艺术能让你 完成瞬时向永恒的转化
苏:人们不相信有心灵了。自然科学诉诸我们的感官,把感官地位提到了中心。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重要
随感:这就是大佬吗。。。易栋讲话真的好有文化啊。。。。相比之下我的语言是那么苍白。。。。
听苏德超老师讲话,有《哲学核心问题》课内味了~
幽微 灵慧 博大 超旷
人生是一场相遇
“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随感更新:我终于理解他们说易栋老师讲话总是在煲心灵鸡汤是什么意思了。。。。/捂脸 不过能出口成章也很厉害啊。。。。
真正内向的人,是无法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获得快乐的人
学会为别人的“夺冠”喝彩人生的必修课。
生活并没有挫折,是我们把它解释成挫折。生活也没有厄运,是我们把它解释成厄运。生活只有经历,我们无法改变经历,但可以改变解释。
职业是为了取悦别人,爱好是为了取悦自己,两者强行结合是要出问题的。
一些金句摘录在上面了。两位老师讲得都很好,有的精彩手速没跟上没能记录下来。
苏德超老师和易栋老师确实是风格迥异的两位老师。苏幽默风趣,用接地气的语言说着哲学的话;易儒雅翩翩,文采斐然,行走的心灵鸡汤。如易老师评价,易是散碎的漫谈;苏是严谨(?忘了是哪个词)的深究。
一个彩蛋是研究天文的赵江南老师也在现场,被cue几次,从黑洞提起聊到生物起源,互动起来有着学者们惺惺相惜的可爱。三位神仙老师的梦幻联动,难得一见吧?
跟预想得有一点差距是,这场更多是他们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分享,他们如何走上研究人文的道路,如何看待当今人文科学的发展,确实如题,“人文的无与用”。不过这并不阻碍这场真图的意义,从老师们,从大高,从丽雯,从世茂,有些人在不经意间会教给你些什么。
结束时凑上去拍了个照,超级可惜的是拍完就走了,没想到还有好多同学要到了苏德超老师的祝福题字和签名。还有机会吧?一定会有的。
在武大还有的两年多,多多感受这里的情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