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解析】WANDS——《世界中の誰よりきっと》LIVE版
首先这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之前听过专辑里的原版,以及很多翻唱版本(包括粤语版许志安的《唯独你是不可取替》和作曲者织田哲郎本人翻唱的bossanova版),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演唱会LIVE版。还记得第一次在B站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就深深地被上杉升的声线以及柴崎浩的吉他所吸引。最重要的,在我的印象中这首歌的原版是那种很经典却也有些普遍的日系和声走向,但当我听到这个演唱会版本时,耳朵告诉我这个吉他编排有非常多的细节,甚至有一点点爵士的东西在里面,连听几遍后,便决定拿起吉他将它扒下来。
在扒谱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时会感叹霓虹吉他手对和声走向以及旋律线条独有的细节和审美,使相对普通的和声走向听起来变得非常高级,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最近上的网课里某位老师所讲的“线条”概念,和弦服务于旋律,旋律想要变的好听,就要形成流动的线条~~这大概也是霓虹歌曲非常抓耳的一个重要原因,说的有些多,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我所扒的这版《世界中の誰よりきっと》(中译:《比起世界上的任何人都爱你》)。
以下是原版视频:
以下是我所扒下来的吉他部分:
Intro部分:
A G#m7b5 C#7F#m7 A7
D E/D C#m7 F#m7
Bm7b5 E7
解析:首先这是一首A大调的歌曲,Intro部分是非常经典的流行和声走向17361,4536,25(和弦属性留在Chorus部分讲解),旋律则使用了副歌部分作为主旋律,有开篇点题之意,最后的E7运用了A大调音阶的六度上行,六度音程本身就具有空灵之感,加之上行,会有种将听众的心高高悬起的感觉,即亟待被解决之感,为进入主歌部分(着陆感)做最后的冲刺。
Verse部分:
Asus2 C#m7 F#m11 C#m7
DM7 C#m7 F#m7Bm7b5 E
解析:前四小节看似是非常简单的1363,但在实际弹奏中,柴崎浩使用了开放把位,保持了开放一弦E及二弦B的声响,尤其是C#m7的按法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使用常规的封闭和弦按法,听感上将大打折扣,这也是在扒歌过程中第一处——让我感到有点意思的地方。后四小节没什么可说的,43625,注意这里的2运用了A小调的2级,属同名大小调互换,这个在流行里也属于常规操作。
Pre chorus部分:
C#m7b5 F#7 Bm7 Bdim/D
Asus2 A F#9sus F#m7 Bm7 C#m7 Dm7 E9sus
解析:这段Pre chorus可谓相当精彩,前三小节是非常典型的小调251,为了解决到二级的Bm7,紧接着如果按照级数思维,那么接下来的和弦应该是五级的E7才对,但是这个Bdim/D是什么东西?我在扒的时候,这个和弦的指型很像G7的形状,而BASS音是在五弦的D音,以至于我最开始以为这是用了一个G7和弦的第二转位,但我很快发现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按照级数思维去思考,这个和弦应该是一个为了解决到A的E属和弦,而E属和弦应该包含的是大三度#G,而不是小三度G,所以如果把E当做根音的话,这个和弦就是一个没有根音E也没有三音#G的属七降九转位,没有根音和三音的E7b9/D,就是Bdim/D,这是在扒歌过程中第二处——让我惊呼有点厉害的地方。随后的5678小节,其中56小节的旋律线都是B到#C(这里第6小节的属九挂四用的非常妙),78小节则是用了2345级和弦上行,其中4级用了一个小七和弦,也属于同名大小调互换,产生了些许的离调感,属常规操作。
Chorus部分:
1-8小节:
A G#m7b5 C#7F#m7 A7
D E/D C#m7 F#m7 B9 E D/#F E/#G
9-16小节:
A G#m7b5 C#7F#m7 A7
D E/D C#m7 C69 Bm9 Bm7 E
17-24小节:
Asus A AM7 A7
D E/D C#m7 C69 Bm9 Bm7 E9sus E7b9
解析:副歌的前8小节大体和Intro很相似,走向是17361 45362545,这里用了两个次属和弦,A7和B9,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到下一个目标和弦。值得提一下的是,第8小节运用了流行歌里常见的四五级第一转位和弦,目的是为了进入第二遍副歌。
副歌9-16小节看似与前8小节一样仅仅是重来一遍,但其中有一处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部分,那就是第14小节的C69和弦。按照级数思维去分析,这个和弦的功能应该和六级F#m7是一样的,而C和#F是三全音关系,在爵士和声学中,属和弦可以使用三全音替代,而Joe Pass的理论中,小和弦是可以变成属和弦的,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去分析,那么结论就成了F#m7先变成F#7#5,再由F#7#5通过三全音替代变为C9和弦,但是这里却用了一个C69和弦,我所能想到的只能是由F#m7#5通过三全音替代变成了C69和弦,但是找不到这种理论依据。从听感上来讲,C69的声音从歌里一出来就已经带有非常明显的离调感及爵士味儿,这是在扒歌过程中第三处——让我困惑又觉得牛逼的地方,也是全曲我最欣赏的点睛之笔。
副歌17-24小节基本没啥可讲的,前四小节是流行里非常常见的旋律下行,结尾小节的属九挂四到属七降九也是常规操作。
Outro:
Asus2 F#m11 B7sus Bm7 B7sus2 Bdim/D
AM9
解析:Outro和Verse一样,级数是1625,运用了开放式和弦,保留了相同的B弦和E弦,听感上更有空灵感,并用到了Bdim/D,这个没有根音和三音的属七降九和弦,并使用了音阶三度下行,伴随着上杉升的浅浅呻吟,使人产生了一种淡淡哀愁,仿佛故事还没讲完的感受,随后一个大九和弦加上两个自然泛音,故事圆满落下了帷幕。
以上就是我本人从和声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的分析,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谅解。
匹格威尔
2020年11月2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