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中的女性劳动者
查看话题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一定要跟她一起看这个纪录片。
丽丽在香港 9月6日

昨天看完了纪录片《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见》,并手抄了她在耶鲁博士毕业的演讲稿。虽然有林徽因侄女的这种起点,爸爸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陶瓷专家,妈妈是该校英文教授的光环。但是作为一个21岁的大学生,亚裔,女性,在当年越战纪念碑这种全国性争论下,顶住各种歧视和压力,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建筑艺术道路,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女性。
“强烈而清晰的洞见”,没去过华盛顿,没看过她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但去过纽约911遗址,一样的设计理念,把每个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了纪念碑上。水型环绕。在我的感觉里是借鉴了林璎的设计的。灾难和战争里,最重要的还是每一个逝去的人的生命,每一个个体被尊重被纪念才是一个合理合情社会该有的样子。而她在21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洞见则是非常独特的。

911遗址纪念碑上的遇难者名字,2017年摄于纽约
之后林璎再设计耶鲁的女性纪念碑。耶鲁从从来不招收女生,到女性毕业者越来越多,越来越杰出优秀,告诉我们女性,作为社会第二性,所有的权利和空间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脚下站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自己,需要我们女性作为一个集体的去争取,去奋斗。
通过艺术设计来参与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设计完越战纪念碑,再设计美国民权运动纪念碑,为那些在南北战争、民权运动中牺牲生命,争取种族平等的的人留下纪念,也是一件好值得纪念和骄傲的事情啊!
有时候会想,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是一直研究建筑的,林家可能有一点建筑艺术类的基因吧。
“我的作品,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愿望,那就是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周围的一切,而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也包括了人们的心理世界。这种愿望让我过去参与了一些艺术创作,但它们更多的是由政治驱动,收到了传统的贬低,这种愿望也让我创作了一些作品,聚焦于我们时代一些发人深省的事实。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维护着自己作品的完整性,也保持着一份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艺术是,也应该是,一种个人行为,愿意去诉说一些新颖的,不为人知的主题。正是通过这种非凡的,私人的视角,把一个人内心所见的东西公之于众。而这些创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形成了我们对于“我是谁”的定义,解释了“我们为何会这样”。这不仅是我们与同代人之间的对话,也是与历史和未来的对话。
我们每一个个体也许都被短暂的人生所限。但我们仍然有可能将延长,使之远超过生命的极限。我们都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作品、影像、思维和写作,而与彼此相互关联。我们对下一代诉说着我们是谁,我们曾经是谁,并且可能的话,乐观地推断,我们将会是谁。”
通过艺术设计展现自我的视角,影响周围人对环境和对社会的看法,从而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是什么样的人,社会该是什么样子。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一定要跟她一起看这个纪录片。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