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 | 玄德祭司命 晨夕思乾乾
爷爷过世了之后,才听我爸说,在他之前的连续十二代祖宗,都是做造像的。爷爷年轻时候脾气很大,和家里闹不开心,一气之下出走,就只身来到了上海。但在我记忆里,爷爷其实是个特别温和寡言的人。这戏码有点眼熟,看看我自己,脾气大与温和寡言的确可以共存,也是一腔走南闯北的烈性。又恍然浮现出小时候不曾特别在意的画面,爷爷奶奶家供的神龛好像真是比别人家要隆重一些的,是爷爷自己做的。
于是这件事就在我心里种下了,虽然十几年也没见发芽。
祖先,回应。

我妈信佛,又因为我是普陀山求来的小孩,所以到哪里都要拜拜,就连天天路过的马路上古董店橱窗里摆的神像,也要挨个拜过来。
小时候的拜拜都是恭恭敬敬地,一脸认真。但十六七岁开始就垂手站在一边坚决不拜。我妈在磕头,我站在一旁,当时心中没有不敬,也没有诚服,只是充满疑惑。抬头看金色,红色,蓝色,看莲花,垂眸,烛火,这些营造出一幅宏大庄严的景观。这景观可以直接穿进心里,告诉你,“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事情”。再后来二十三四岁的时候,对佛有些许了解,我又开始拜了,恭恭敬敬地,一脸认真。
去年圣诞节,酒足饭饱,耳边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教堂钟声。我带着些许醉意,步行穿过家旁边幽暗的树林,走进这个小城的教堂。轻轻推门进,座无虚席,却鸦雀无声,牧师在焚香。德国的很多教堂十分现代简约,不像法国意大利那些老教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但即便毫无矫饰,依然形成了那个熟悉的宏大庄严的景观,它连结着过去和现在,祖先和我们。“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一下子酒醒了。 *法国意大利的教堂主要是天主教,风格华贵。德国是新教诞生地,是马丁路德进行宗教宗教改革的地方。所以教堂以简约反奢华的新教教堂居多。德国人对此相当自豪。

有朋友问:“哇,灶神,是什么厉害的神仙?” 灶君,俗称灶王爷,家宅五祀之一,在中国民俗中主掌厨房饮食,另有监察家事善恶,及防备火灾的职能。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这天,灶君会回天庭述职,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人们为让灶君嘴甜多言家中“好事”,忽略“坏事”,蜜糖,黏糊的甜点,美酒是小年祭灶神的供品。
老实说,2020年的你真的会相信,在过年前会有个神仙到天上去嚼你家舌根,要是他说了你的坏话你来年就要倒霉,所以一定要拜他讨好他多给他吃糖让他嘴巴甜一点吗?再者,假设你真的做了坏事怕他看到出去乱说,于是向他谄媚行贿,这桩交易本身就不脏了吗? 也难怪那位朋友已经不知道灶神了。 为什么还要提起“神”?
大学时候很喜欢的《博德之门》里有个有趣的桥段:主角来到地下城,在破烂的下水道里遇见了一个垂垂将死的老头。这老头是曾经的神,他快死了。什么会让一个神明死去?老头说,因为人们对他的信仰已不在,信仰就是他永生的源泉。
我很喜欢这个隐喻。
神,人共同精神力的凝结。

终于,在今年lock down的时候,我动手做了一幅胶版灶神像。
他没有具体面目,不穿古代官服;也有沿用传统神像的部分:前置“福”字聚宝火盆,手持如意,左右侍神各捧一“善罐”与一“恶罐”。并和汉语专业的朋友讨论重拟了两边对子:
玄德祭司命 晨夕思乾乾 “司命”:灶君。“玄德”:天之德,玄冥幽隐,无所不在的“道”的德。“乾乾”:《周易·乾卦》第三爻: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指君子必须每天保持精进、勤奋、自强不息、于事情敬重而审慎。
大意是,司命每日在家宅中享用的祭祀,并非仅是饮食烟火,更重要是人用自身的修养品性“玄德”来祭神。而这种修为靠的是,日夜勤勉,精进自强。
心“灵”了,福才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