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项羽为何不过江东,既然不过又何苦连番逃命?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我们都听说过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原因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实际上,他一路突围至江东,如果真的是早就想好,又为何带着将士殊死搏斗一路杀出来再自杀呢?
项羽,也就是著名的“楚王”,与刘邦是反秦武装的两大主力,但因刘邦“先入咸阳王之”,项羽不服,讨伐刘邦,最终却因自己优柔寡断,在楚汉之争中大败。
逃亡
项羽率军被困垓下,也就是现在安徽灵壁东南,此时可以说是弹尽粮绝,四面楚歌。在这个时候呢,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随即与项羽挥泪作别,自刎而死,这也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在虞姬死后,项羽率领着自己仅剩的28个人继续突围,但是突围路上很是坎坷,一边有追兵,一边自己还迷路,迷路不要紧还被指错路,俨然不像一个合格的逃跑者。这样一来一回的,灌婴率领5000兵马很快就追上了,无奈之下项羽率兵东走,最后到达乌江,本来一路逃命终于看到希望,这位又不走了,突然感慨万千,悲愤交加,自刎于乌江。我其实就想问一句,您老人家要是早做打算,何苦这么拼命的突围呢?
后来刘邦不管他是作秀给自己一个好的形象,还是真的出于真心,虽然不太现实但是也有可能。最后是在谷城厚葬了项羽。
为何
但是我们今天来聊一聊项羽究竟为何不渡乌江,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一点。
首先一点,从一开始的楚汉战争,自项羽固陵开始,那就是节节败退,之后他的撤退路线也是一直瞄准了东边,而且是一路逃往江东的。这样一来,总感觉霸王早就想好了,打不过就退守江东,在自己的发家之地在东山再起。这时候都逃到目的地了来了一句,败送8000子弟兵,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之后自杀,就显得有些不合理了吧。因为要是因为羞愧,无颜面对,那早在固陵战败,被困垓下的时候就已经到达极限了,这时候虞姬死了,四面楚歌,跟随自己的子弟兵也几乎全死了,这时候难道不应该羞愧自杀吗?不仅不自杀反而突围?
记载
在《史记》中记载项羽的确是因为这个自杀的,“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就很明显的记载了项羽的死因,但是有很多学者也是认为,这片段有可能是杜撰的,也就是掺杂了作者的个人感情了。
胸怀
自然,除了羞愧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大气磅礴。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项羽的自杀是为了让当时已经处在水深火热的人民早日脱离战争的痛苦。因为他个人也感觉到了战争相持不下要持续一段时间,为了结束项羽也曾抛弃自己的利益和刘邦以鸿沟为界,但是刘邦并不满足,所以他的自杀就是为了结束战争,因为他也想到即使回到了江东也未必能够与之对抗,更何况如果真的相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又是一段血雨腥风的日子。
这种说法可能有很多人也不能接受,不过我们可以保留意见深入思考,但是不管怎么样项羽的精神至今也在流传,霸王别姬的故事更是让我们熟知,我认为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