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之乐(四)
上周五突然听到消息说老市里菜场和海澜洗浴中心因为检测到巴西进口肉类有新冠病毒而关门,公共场所又开始要求戴口罩了,有的又开始登记姓名了,证明疫情有可能又抬头了。本来双休日打算去听《白鹿原》讲座的,想想还是算了,在家听书得了。
欧丽娟说文学史喜欢引用各类古今中外的论点,当然也证明她的学识和眼界,她引用不知谁不记得了的观点,就说能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都是贵族创造的,她对五四以来的文学史观,什么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凡贵族豪绅就是不好,凡歌颂劳动人民的纯粹质朴的都是好的之类,持否定态度,认为过于简单粗暴,认为创造灿烂文学史的都是士绅贵族,不能一概否定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制度,总之就是以温情看待历史。
我觉得就是出发点不同,就好像现在经常出现的:内卷,阶级固化,中产阶级焦虑等等言论,其实就是处于社会特定阶层的人的观点。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总是依附于统治阶级,所以当五四以后的统治阶级是劳动人民的时候,知识阶层当然要为劳动人民发声。而现在贫富差距巨大,富豪阶层可能还未完全成为统治者,所以各种媒体的发声基本能反映普罗大众的思想,但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看法,可能在以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一定会有不同的结论。
古时候贵族掌握着绝对的资源,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能流传下来的当然是贵族创造的东西,但是你不能说就是因为贵族才创造了中国文学,可能因为我是受五四以后的教育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东西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民间搜集整理,象民歌、民间传说、民间艺术,因为穷人的文化绝大部分都没有机会保留传承,但凡被发现的都是国宝,象京剧、相声、杂技......

这时候的螃蟹味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