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十九号房间”和“残病之躯”
每个月我都希望生理期可以如约而至,一方面它的到来可以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作息情况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它好像可以使这一个月间所有的负能量都随着它一起流走。
怎么说,这个月差一点就不准了,还好我有在心里祈祷一下。担心因为太多的熬夜和负能量而使它感到害怕。还好它还算准时。
常常觉得发生了太多不好的事,好的事却很难找到一个。在脑子不清醒、神经异常敏感的时候,常常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并伴随着止不住的眼泪和偶尔的自残行为(啊,好矫情……)。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回想,好像并不是自己的错误啊,明明是别人做错了事不是吗,却要将后果砸在我头上让我一个人去承担。这样子的成长我宁可不参与。可人又没资格永远只做幼稚的小孩。如今能理解一些大家都思念父母、想要回家的心情了,但人不可能永远在家里待着。毕竟如今也早已不是那个不在乎别人眼光的、可以骑车横冲直撞过马路的、还有傲气可以昂首挺胸走路的小女孩儿了。
没有办法安慰到自己,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只能说,我算不上是个幸运的人。总有很多奇怪的、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却无能为力。或许因为必须有优秀的人,又有普通的人。世界是一架天平,不同的人维持着它不易的平衡。而我恰好是去平衡那些人的其中之一。
啊……剖析自己是个很艰难、很羞耻的事,而写东西又最好必须连续。舍友回了宿舍我便出门了。路上花了四十分钟,终于坐下了,教室里零星一些人,还是无法让我安心、顺利写下去。
一直想有自己的“十九号房间”。和另一位女友在一起畅想过,一个人可以做点儿什么小便当之类。除此之外她想找到男朋友一起生活,我则希望没有任何人来打扰我的作息。朋友们最好只是时不时地约着一起吃饭就不错。当然,想象总是很好,事实则是我们连未来的路都并不能够明确地想清楚,更别提挣钱,有自己的栖身之处。
不能总是思考形而上的东西,神经会受不住。常常找不出所谓存在的价值,好像什么都做不成,也没有突出的地方。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很不自在,避免和过路的人对视,手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短短的几年时间过去,我已经变得完全不同。
都快想不起来初中前两年骑车上学在十字路口“叱咤风云”的日子了,明明好像也没过去几年,如今过马路也很畏缩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许只是深藏在性格之中的很多劣根性开始显现出来,又或者是什么东西带走了我的骄傲。追求特立独行的日子好像也只是前几年的事,如今却很害怕别人投来的目光。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一点点地改变了我呢?
虽然本就有避世的倾向,但如今更不喜讲话和沟通,好像越来越封闭自己了。没办法逃离父母性格的烙印,而今过了几年才真正懂得,像那样普通而稍显局促地生活着已然是很努力的结果了。虽然这句话很俗,但的确是长大了一些才懂得父母的不容易。但我似乎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总是对他们有一种亏欠感。或许曾经让他们有的可以炫耀和骄傲的孩子完全变了,变得越长大,越让他们担心了。每天无法创造价值却还花着钱、惹他们担心。都说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可越是这样,我越觉得亏欠。
一个女友说,常有亏欠感是抑郁很有代表性的特点,建议我去看看。不是第一次、第一个朋友这样劝说了。我却迟迟拖着,不想去面对。其实自己也查过,但看到都是经验丰富的长辈型医生我就又很退缩,还是不敢打开自己。又或是害怕被教育,像家里一些亲戚那样。
睡醒了接着……果然在阳光很暧昧的傍晚时分回忆过去最容易陷入睡眠。
现在三年级没有了体育课,每天坐着的时间太长,真的感觉不太行。一方面很担忧过些天的体测,另一方面不运动会使很多隐疾暴露出来。每天乱七八糟吃很多种药。有时会觉得不大公平。本就没什么好事了,做着跟别人差不多的事,身体却只会更糟糕。医生们长辈们只说是体质原因,可为什么偏偏我是这种体质。别人不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还需要千万小心才有可能达到和正常的普通人一样的水平。
但向哪里去追问呢,谁又会回答什么呢。
有时候看到父母的工作或是国家间的冲突,会觉得人类社会其实是很可笑、很荒谬的。大家不过是在扮演一些角色而已,甚至很滑稽。想起来加缪说,荒诞感来自演员与其背景的离异、人与其生活的离异。或许正热情投身其中的人并不觉得如何荒谬,反倒是我这般容易走神的人,实在是不该总表现出一种抽离的状态。
现在会害怕不断增长的年纪了。看到很多并不正面的例子。但如果不选择停下,也就只能随着时间快速前进。
不过爷爷的故事下次有时间单独写吧。
教室里人逐渐多了起来,周日晚上还要上课。一天的时间其实没做什么又要过去了。不到六点,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去了。
舍友讲,让我不要每天都焦虑,要保持开心,我也很希望能够这样。可毕竟人与人不同,我也已经尽力了。她说,每天不一定非要追求一个很固定的目标,只要每天过完感到有所收获就很好。我再次感到,从别人那里确实可以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要时刻提醒自己改变思维定式,太陷入什么其中都不太好。
文字确实是一种纾解的途径吗?最近大概着实需要休整。很多不好的事在发生,都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包括自己的,当然还有看到的发生在别人身上让我所不理解的。我个人对爱情这种东西当然一直没有什么看法,可看到我认为很好、很可爱的女孩子却总是爱人而不得的时候,就觉得很困惑。不过她说的很好,大概有命运这种东西,还是要顺其自然。不争不抢的,我真的好喜欢。可她喜欢的人却不喜欢她,这真是世界上一件永恒的怪事。
或许不该比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自己内心充盈、富足就好,可是那又谈何容易呢。
中午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电影的时候,时间似乎又快又慢。看完一部很久的电影,仍然是中午。而做别的事,往往觉得什么都没完成,时间却早已飞快不见了。常常在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若是生活着,每天只需电影和阅读就好了。不过这当然只能是想想而已。
很难说清楚这部电影到底是治愈还是致郁。一个女人的坎坷而又平凡的一生。原来很多人的一辈子就那样过去了呢,看完时候在想。说不上是堵心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有被安慰到,反正也没有眼泪要流。不过那样的童年该是很多人都有的吧,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爱,于是总在寻找,总抱希望。或许最终只有自爱不会让自己失望,但那真的是说起来简单,总没几个人做得到。
于是我想,大概我还是渴望与别人一同生活的。毕竟应该很少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永远的一个人的生活。
话大概是永远说不完的,只是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教室人数的增多,今天这篇浅浅的挖掘自己的、没头没尾的日记将要结束了。
好像每次写出来的时候就都并不能够达到思考时的那个程度了,也早已与之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南辕北辙了。或许是还不够诚实和勇敢,善于逃避,而并不能够完全通过写日记表达出来。毕竟,“谁会把真心话写在日记里呢”?不过能够表达出一部分也已经很好了。不然日子还要怎么过才好呢。
(大概是闲的,才有无数不起眼的忧思被关注到了,需要写下来,说出来。还是该多读书,做些实在事。多输入才能有的输出。)(这难道已经变成了每次习惯性的结束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