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时间
“人类对时间的概念几乎很主观。”
我们习惯于忘记历史,也习惯对某一时间区产生特定记忆,毕竟,在短暂的一生中,历史太宏大了,相对来说只能记住有限的时间点。在有限的时间点里,无意识状态下,我们又喜欢不断修饰增删特别事件,以至于最后呈现在脑海中的,往往存在误判。离散着的碎片拼凑在一起,在推演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碎片,大概率,这些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古老的东西,出现时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任务,继而华丽蜕变了。
因为存在时间的偏差,认知里的某些东西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读到“五十步笑百步”也仅仅看到历史的哲学,于我这个现世人而言,轻如鸿毛。但事实是,幼稚的年纪里不过是每天“五十步笑百步”:看重规矩则对迟到旷课的行为甚至是人嗤之以鼻,不分轻重缓急同时做几件事情去笑那些不把重点放在学习上的人;从现在的视角向前追溯,似乎从成长中得到了欣慰反过来鄙视过去的自己,“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归于无言了。
时间点凑成时间线,也就是说,其中有先后之分。在实践中,偏差却使人们混淆了时间,可能在你的,我的,他们的心中,夏去并不秋来,春天永远久远。加上这主观判断,时间好似属于自己,标准由自己定,好与坏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怎样说了。可是,时间不会消失,也不会被拉扯,这种自我的标准放在社会中,或者说,一个抽象的虚体中,便模糊了。不禁要问,谁的标准才是真理呢?祖先吗?人们只花费一点时间就摧毁了祖先上百年的文明甚至是上千年的文明,这样的子孙后代可记得先人的教诲;大众吗?群体是没有记忆的,无论是被侵略的民族还是受伤的人民,都习惯性健忘,习惯忘记曾经的伤痛和悲哀。只有个人,喜怒哀乐,镌骨铭心。
不同时间线相互交汇,现在,我们所处的时间,该如何刻画。我只知道,在此刻,开始陷入鄙视链的窘境,鄙视那些被奶头乐理论言中的年轻人,鄙视那个假装努力的自己。任由自己游离在时间的缝隙中,祈祷哪怕是片刻的歇息,能留住它一秒的脚步。有好多秒,选择了颓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盯着手机不知如何筛选有用的信息,觉得这几秒只是一天中为数不多的几秒,确是主观地,认为,浪费了一生。处于同一时间点的人们,我时常想,经历着怎样的喜怒哀乐,又或者,连获得喜怒哀乐的机会都没有。
我知道我又用一种批评的语气说话了,越长大越发现不应该用刻薄犀利的语气去评价别人,也不能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人与人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至于这鸿沟该怎么定义,是差异还是理解偏颇,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