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无法接受正确的信息而陷入贫穷陷阱
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是一对夫妻,二人同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研究经济学。
2019年,两人因研究成果“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与哈佛大学发展经济学家迈克尔·克雷默一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班纳吉与迪弗洛有一本关于贫困经济学的代表作品:《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虽然书中的研究都是在非洲,东南亚等非常贫困地区,但其中很多问题对我们也会有启发。
书中研究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却还要看电视?
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
为什么穷人不注意健康和锻炼?
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
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这些问题可以给我们剖析贫穷背后的本质是什么,症结在哪?

因为缺乏对贫穷的了解,社会中常常将贫穷与饥饿挂上钩,觉得穷人都是吃不上饭的人,所以,政策上都是发放粮食,但穷人真正缺的是营养,没有全面综合的营养。这关系到的是下一代的智商和前途,没有这些,可能会世代贫穷。
还有社会资源关于健康方面也会照顾到穷人,会提供免费的疫苗帮助穷人预防疾病。但这些往往没有什么效果,穷人思维里,他们不在乎免费的疫苗,只关系生病了花多少钱治病,他们不会知道如果接种免费疫苗,可能就不会花更多钱去治病了。就算是生病了也不愿意去接受免费的医疗服务,选择去相信那些滥用抗生素的高额医疗付费的医生。因为免费医疗花费的时间更多,抗生素可以让他很快的感觉到好转。但这背后哪个对治病更好他也不知道。
再就是教育问题,好像我们都觉得穷人的孩子是没有钱上学,但是其实现在很多的贫穷国家已经减免了很多的教育花销,有的小学,初中都是免费的。
但还是有很多穷人的小孩不会去上学。原因可能有很多,学校教育质量低下,老师缺席,高年级的学生还读不懂低年级的课文,上学纯粹是浪费时间;很多家长不知道教育的好处,因为教育的回报往往是在十几年之后,这让很多家长看不到投资的价值,同时也不想放弃孩子现在能挣到的钱;我们的学校大多以培养精英为己任,很多孩子在起步阶段就因为赶不上进度而被放弃了,所以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所以,教育不仅仅是建学校那么简单。
最后,关于人口问题,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没有更多的保障,多生孩子,多个劳动力,以后孩子能给自己养老送终这是很多穷人的想法,结果就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这些都是穷人陷入了“贫穷陷阱”,而且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

没有告诉他们预防疾病比生病了治病要更省钱,没有告诉他们教育这种延迟收益可以在未来产生更高的收益,没有告诉他们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书中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贫穷的村子里的人再穷,几乎每家都会有一家电视机。村子里的人说,他们会攒很久的钱,买一部电视机。学者们感到奇怪:电视机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经济情况,但是吃的好更健康却可以帮他们更好提高生产力。为什么宁可把钱用来买电视机,却不愿意花钱改善自己的营养状况呢?
村子里的人说:“因为电视机比食物重要。”
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穷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质醇含量,并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冲动型决定。
因此,购物和娱乐节目成为了他们释放压力的方式,而拒绝延迟满足,像长期投资、延迟回报的吸引力很小,比如储蓄,比如教育和学习,从认知和行动上对于穷人家庭来说都是很难去作出选择的。
这样子,就导致了贫穷循环。
看到这里的我们,从书里面可以审视自己,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在给未来投资还是无谓的行为,不要让自己陷入“贫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