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变得自信
1. 我总觉得自从两个星期前,我被一个严厉的口语老师打击了以后,自信心一直一蹶不振到今天。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相熟的老师前天跟我说,轻松点,Eyre,你为什么每天看起来都像要发心脏病一样。 我上一秒还沉浸在紧张中,下一秒听懂了这个心脏病的比喻一下子就笑了。 话糙理不糙,自信账户变为负资产后,我连日的脸色都看起来灰暗一些。 毕竟我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靠精神力发电的人,自信一丢,我整个人的光彩就没了。 我甚至怀疑我有受虐倾向,那个批评我的老师,我把他加入了我的老师列表,想着有机会还是要上他的课,多虐虐我我就进步了。 但我还没准备好再见他,那一次的伤害太大了,我还在疗伤中。 一次表扬我可能记一天,但一次批评或自我批评我会丧很久。 我不自信的时候还挺多,大一到大四就有人提醒过我这个毛病。但我每个阶段都有忙着的事情,所以比起阶段目标的实现,我从不觉得不自信是个大事。 但近两年,我远没那么多事情分散注意力,自信不足突然就显得格外的刺眼起来。我总是看到自己做的不够好的方面,并且恨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某个标准,为什么不能做到像别人一样好。 没错,普通的不自信在我这里已经进化成离自我否定一步之遥了。我本来以为不自信只是不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情,但其实不认可自己有进步也是一种不自信。 就拿学英语来说,我的自信和不自信就是一线之间。我最自信那会,是知道的最少的那会,背完一遍六级词汇我就觉得自己牛逼到不行。 现在我背完了大部分GRE单词,考研单词来来回回过了五六遍,每天都在自我怀疑。“有趣的”,去年我只知道interesting,今年我知道还有appealing, fascinating,absorbing,但与此同时我也忘了很多简单单词的用法,语法最近退化到单复数定冠词不分。 其实我也一直都是个认真努力的人,哪怕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我也愿意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种做事方法和思路贯穿我的小半个人生,我在方法上出过问题,在心态上崩溃过,但态度始终如一。 但为什么我就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胜过看到自己的进步,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承认我真的很不错,而喜欢抓住自己一点纰漏反复批斗自己呢? 我静下心看看自己,我看看我的急于求成有没有真的给进步带来一点助力,其实一点没有。 从懒惰边缘叫醒我的从来都不是焦虑、紧张,我眼中的别人也不是让自己胆怯和自卑的根源,我就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罢了。 我知道我自信起来的样子。没有眼里有光那么夸张,但是我可以流畅的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言之有物,我可以洋洋洒洒写一篇英语作文并且有句式变换、并且写出漂亮的长难句。 只要不在表现自己前患得患失,怕这怕那,我表现的一般不会太差。 其实我还是我,进步和不足同时存在着,优点和缺点也在不断转化着,只不过自信起来的时候,60分的我,可以表现出80分的样子。 我喜欢我自信时候的样子,虽然我也很喜欢我瘦下来的样子,变有钱的样子,但如果要选最重要的一项,我选自信。 2. 我凭什么自信呢? 每当我摇摇晃晃着的心准备找一个栖息地时,我总会这么问自己。我积攒了很多让自己不许自信的理由,但我准备都忘掉,也必须忘掉。 我看了三个Ted视频和俞敏洪的演讲,获得的最有效的一个信息是:Confidence is a skill。 自信是一种技巧。也就是说,自信和学自行车、学化妆、做PPT一样,都是可以培养的一种技能。 自信不是无依之萍,需要扎实的努力和坚持做底,基础条件满足后,下面是培养自信的技巧,分享给想变得自信的朋友们,哪条有用可以拿去。 ①培养成长型思维 你现在在做一道数学题,做了很多次还是错。 “我怎么就是不会!”这是扼杀自信思维。 “我目前还不会。”这是成长型思维,它隐含的意思是“not yet”,我只是目前还没有做好,但我会做好的。 我英语口语还是有点蹩脚。 “我太烂了,学这么久还是不行。”这是我的惯性思维。 “我的口语现在还没有成熟。”这是成长型思维,我总会说得更好的。 我一直对虞书欣非常有好感,就是因为看过一段话描述她:“她总是乐呵呵的,那些批评的声音打不到她。她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我现在还不够好,但我下一次会更好的。” 写这话的人,将这种感觉概括为“轻松感”,我觉得十分贴切。在当时,我以为这是属于富家子弟的举重若轻,其实啊,它就是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有的一种思维方式罢了,只有愿不愿意,没有可不可以。 ②建立成就感 俞敏洪在北大的时候,被周围的天之骄子一度也映照的抬不起头。于是他就准备了一个本子,每天记录自己的成就,多小的成就都写,只要当天本子上有成就记录,那一天就没有白过。 看到这时我想起小时候看韩寒的某本书,某个人求职的时候在简历上写自己特点,三千多次食堂排队买饭没有插过队,几千次过马路没有被撞死......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到时笑了,就也极有可能和我一样容易忽略自己那些小的成就。 这一条方法很适合我,因为我列了个单子写自己的小成就,不怎么费力思考就写满了一张纸,最小的不起眼到“三餐按时吃饭”,写完我快乐了好几十分钟。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中突然怀疑自己,这很正常。每当这时候,我就看看我的成就本,它们让我知道,我一路走来闪耀过怎样的光。” ③明白自信的力量 “Confidence is not nice to have, it is a must.” 自信不是锦上添花,是必需之物。 就因为这句话我还学到了“锦上添花”的表达。 俞敏洪讲自信的力量时,用马云考三次大学、全校最丑却追到校花做例子,不过这个例子的确不太能让普通人共情,而我也还没有相关经验,所以这一部分给不出足够的论据。 连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怎么会相信你呢? 这句话对我没用,好像我相信自己最终还是为了别人相信我。 我从头到尾都只想我自己相信自己,这就够了。 于是我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自信。 为什么我在别人肯定我的时候不敢认领这份夸赞,为什么老在别人鼓励我的时候感激涕零? 我越感恩这些东西,越感觉我缺少些什么东西 为什么我一定需要一个结果、一个社会评价、一个引路人、来定义我、引导我? 为什么他们说的总是这么对,是不是因为我不相信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我不能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引导自己,自己鼓励自己? 事情开始发生变化,是从“我可以”开始。 或多或少,期待别人来拯救自己时,都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弱者、被引导者的姿态,久而久之,我们容易忘了自己也可以是强者,忘了真心真意相信自己时蕴含的那种巨大能量。 我之前没有问过,因为我就是默认自己分量轻、地位不高、不够强大,默认自己就是那个相对弱者。 可是我不是在创造价值,不是在输出什么道理,我只是在争取自己在自己人生中的分量罢了,这份分量包括评价自己、定义自己、相信自己、鞭笞自己。 这本就是我们的权利,自信,是为了把让出去的要回来,把忽视的成就大写加粗。 心是唯一不靠燃料就可以发动的发动机,也是一把奇妙的人生钥匙。 我决定变得自信,而这个决定,是日后所有奇迹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