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期悦已读书会读书笔记-《人类简史》(中)
时 间:2020.11.1 地点:智业加州印象530六月家.space 主题:《人类简史》(中) 分享人:孙杰 主持人:六月 记录:陈石 《人类简史》我们共分三期,这是第二期啦。孙杰首先带我们回顾了第一次分享的认知革命,并进一步带着书友们了解了赫拉利对农业革命和人类融合统一的观点。

农业革命
在人类完善了自我认知之后,人类又进一步掌握了耕种作物和圈养动物的能力。在农业革命后,人类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类的粮食储备量大大增加,承担的生存风险也大大降低,因此人口呈几何倍数的上升,从500万上升到2.5亿。人类这个物种,走向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场革命,毋庸置疑是有利于人类这个物种的,但革命带给部分人类个体的,却是一颗苦果。
正因为人类学会了大量耕种几类特定的作物,人类变得不愿意到处迁徙,而是选择在一片适合耕种的土地上常住下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变得简单而脆弱,一旦风雨失调,人类就容易出现饥荒,难以找到能够替代的食物,也难以迁徙到新的栖息地。
更不同的是,随着粮食总量的增加,人类中产生一批养尊处优,不依靠体力劳动的精英阶级,这类精英阶层人数比例极少,但却占据着人类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并且变本加厉地剥削底层的普通群体。底层的普通人,除了每天劳作的时间变得比游牧时期长、劳作压力也更大,生活也更无法得到保障。

毫无疑问,农业革命是人类这个物种一次蜕变,这次蜕变带来的不仅是人口的爆炸,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式的蜕变,正因为人类需要依据时令、节气选择耕种的时机和作物的种类,人类每天思考的,不仅仅是今天该采什么水果,明天要去哪打猎。人类更多地开始思考,一个月后我要耕作什么,三个月后我该收获多少。正是这种更加长远的思考,让人类更能够因地制宜的生存,成为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标志,人类不再简单依靠体力的强弱,而是更依赖于智力的高低。那些善于长远规划的人,更能在人类群体中成为精英阶层。
人类融合统一
农业革命后,人类的人口爆发增长,并且,人类用泥土、木头盖起了被称为家的房子,人与人之间也建立起更强的联系,即村落、城市,甚至被称为国家。但这时候,人类又迎来的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类个体,如何实现意志的统一?统治的精英阶层要如何管理如此众多的人口?如何订制让全人类都认可的规则?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了三种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货币秩序、帝国秩序、宗教秩序。
货币。在采集者社会中,完全没有金钱的概念,各个部落自给自足,彼此间除了冲突,几乎没有来往。在部落中,也仅有的单一的几样商品,食物、武器、衣服,通过以物易物或者自己生产。但在农业革命后,人类群体中,出现了分工,商品的交易量也大大增加,人类开始使用货币,来作为交易的中介。任何商品的交易,都可以通过货币来实现。得益于货币,人类个体之间的交易量能够大幅增加,交易的便利程度也大大增加。在人类群众中,不同地区、国家之间,货币发展的过程中,曾被多种物品代替,有贝壳、白银、黄金、美元、英镑等等介质。但有趣的是,无论在哪个地区,黄金,是人中被各个国家认可的硬通货。原因主要在于两点:1. 物理属性:黄金色彩亮丽,化学属性稳定,易携带,并且产量相对较低。2. 政治属性:英、美在成为世界强国后,大肆推行黄金的交易价值。

帝国。随着人类个体的增加,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仅仅依靠感性来决断个件之间的对错,是难以公正,并且难以保持社会稳定的。正因如此,帝国的统治者,想到了通过颁布法律的方式,来约束底层人类个体的行动。正因如此,古巴比伦的统治者,在大约公元前1776年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虽然这部法典充满了等级之间的不平等,也难以看到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但毫无疑问,它成为了维护帝国秩序稳定重要利器。 一如《汉莫拉比法典》、美国《独立宣言》,都是帝国统治者,对普通人类个体提出的行为规范,也是整个帝国中所有人坚信的条款,正是因为法律的约束,也才让人们的行为秩序得到规范。

宗教。可以说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宗教有两大基本要素:(1)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或是协议。例如职业足球不是宗教,因为虽然足球也有许多规则、仪式和常常很古怪的惯例,但大家都知道是人类发明了足球,而且国际足协(FIFA)随时可能开会决定把球门变大或是取消越位规则。(2)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例如,虽然现在许多西方人相信鬼魂、精灵、重生,但这些信念并未构成什么道德和行为的标准,所以也就不算是宗教。

《人类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一本颠覆普通认知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希望下一次分享的时候,有更多的书友参与到我们的讨论和分享中来,下次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