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202-203卷 权力欲已经盖过了母性的武则天
皇帝是天子,也就是上天之子,皇后只是皇帝的附庸而已。武则天改皇帝称号为“天皇”,顺便改自己则为“天后”,这种称呼改变之后,皇后就是“上天的女儿”,与“上天的儿子”皇帝平起平坐,本质上提升并神化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没有了李义府、许敬宗这群小人的帮忙,根本没问题,此时的武则天业已羽翼丰满。政治才能突超强,皇帝信任她,政事都在手上决定,这个时候的天下,就是她说得算,她实际上是天下的掌控人。对于拥有了无限权力的她而言,阻挡在她路上的任何人,都是她的敌人,她都要想方设法的除掉,哪怕是她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武则天与唐高宗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依次为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女儿是太平公主。
长子李弘是个很善良的人,他以恻隐之心同情了下同父异母故萧淑妃的女儿,武则天非常气愤,居然如同“张大户将潘金莲下嫁给武大郎”一样将她们非常下贱的嫁给了普通人,太子幽愤,对太后不满,最后意外的死掉,时人怀疑是武则天毒死的。李弘死后,李贤立为太子。
次子李贤是个有志向的人,他在政治上积极作为,“太子处事明审”,难免会与武则天的政治主张有冲突。有想法但又被皇后限制的太子李贤,养士,并将有所动作,可惜持事不秘,结果被武则天觉察,武则天将其废掉,发配远方,最后还通过暗示当地官员的方式将其逼死。李贤废后,三子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三子李显是个没遮拦的人,高宗皇帝在封禅之后“天下人相食”的现实讽刺之后,带着中风症状离开了人世。李显登基,作为唐中宗的李显,以为当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居然说只要愿意,他可以把自己的江山送给自己的岳父,谁也管不了他。结果,武则天纠此事端,将唐中宗废掉,发配了远方。李显被发配之后,相王李旦立为皇太子。
四子李旦是个有心计的人。在这四个儿子中,李旦看起来傻乎乎似的,但是最能明哲保身,笑到最后就是他。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睿宗期间,李世勣的儿子徐敬业发起如同是当年杨素儿子杨玄感一样的起义不久被平定。武则天迫于舆论压力,假惺惺地说要还政于皇帝李旦,李旦看到三个哥哥的下场,很明智地拒绝太后武则天还政,甘愿做一个顺从母后的好儿子和傀儡皇帝,无非是为了保下自己的命。

我们听过“愿来生勿生于帝王家”的感叹,一般而言,皇子兄弟之间有残杀,皇帝与儿子们可能有猜忌,但达到武则天这个程度“对儿子们毫不留情地逼迫”的则没有。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权力欲已经盖过了母性,她可以为了权力杀死任何人,包括她自己的亲生子女。拿逼死李弘、李贤的事来看,当初为了获得皇后的位置将自己的大女儿掐死的猜测,是完全有可能的。还好,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欲望和实现程度最大的女人,还残存些许母性,不然,真要如李贤《黄台瓜辞》所言一般了: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