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国家制度)废弃了,才有仁义;智巧(投机取巧)出现了,才有虚伪;六亲不和了,才有孝慈;国家混乱了,才有忠臣。
【注】仁义是好的,但出现的基础条件却是更好的大道被废弃(与其仁义得倡,莫如大道未废);智慧是好的,但却是出于辨别大伪的需要(与其智慧在身,莫如世人真诚);孝慈是好的,但如果家家六亲和睦又哪用得着分什么孝慈不孝慈(与其部分家庭得孝慈之名,莫如家家六亲和睦);忠臣是好的,但只有在国家昏乱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识别(与其忠臣得显,莫如国家不昏乱)。
【导读】国家制度失败的国家,才会用仁义进行管理,因为仁义道德治理的国家,所谓的智慧就都是虚假的。六亲不和的国家,才会推出三纲五常,诉求孝慈、孝顺;国家昏乱了,才会诉求忠臣。汉武大帝推行三纲五常以后,猜疑心特别重,导致皇后卫子夫被废,太子被诛,闹得家破人亡;国家强大又有什么用?还不是王莽篡位,政权崩溃。虽然刘秀重新偶得天下,由于没有总结教训,各种各样侵害人性的事物越来越多;比如阉人制度,女人裹脚传统从此而兴起,猜忌也普遍泛起;曾经达到四千六百多万人口的国家,闹到三国鼎立,杀戮在整个华夏大地展开,到曹操时据说只剩下一二百万人口。更不堪的是,官员从此体会到权力的好处和滋味,新政权建立只要社会一稳定,就实行儒家文化;形成一个儒家败国,道家兴国,稳定后再行儒家文化,再崩溃,。。。的历史周期律。有人说汉武大帝是好皇帝,实际上是中国最大的历史罪人;虽然扩疆拓土还行,但从此形成的历史周期律几乎让华夏民族陷入灭顶之灾。从此,中国曾几度亡国;5次灭族,56次灭国,只是道家文化有三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才拯救了这个民族。在汉武大帝推行三纲五常以前,有这样同时亡国灭族的事情吗,那都是华夏民族内部战争、改朝换代;不涉及同时亡国灭族。
历史上一直反复地进行着:儒家败家、亡国,道家兴国;如果没有道家文化,只要一次亡国,这个民族就必然消失。儒家文化像宗教的国家一样,依靠的是信仰,是圣人立下的信条,是为了天国、为了上帝而生存的;儒家文化则是为了“大同世界”而生存的;信仰中只有信条、不是生命体的灵魂。只有具有生命体的灵魂,才具有为生存而挣扎下去的理念;正是因为有道家文化,中国才有农民起义、农民战争,才有社会革命;有几大文明之所以消失了,就是因为他们不可能有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可能有社会革命。如果中国只有儒家文化,会有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吗?会有社会革命吗?所有的古文明都已灭绝。古巴比伦公元前729年灭于亚述帝国。古埃及公元前343年灭于波斯帝国。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灭于雅利安蛮族,古印度人沦为第四种姓,即今之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