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
以前老家村子里有个邻居外号叫做“锅台转”,就是这个男的天天就喜好做饭,围着锅灶转来转去也没什么大本事的意思。我感觉自己可能就是这种人,甚至还还乐在其中。
快递小哥最近连电话都不打了,短信取件验证码直接发到手机上告诉快递放在哪儿了就没有了下文。
有点想不起来买了什么,打开快递柜前才反应过来是今年的新大米到了。左边右边各夹在一个包裹磨磨蹭蹭的上了楼,迫不及待的立刻拆开尝鲜。
米要多淘几遍,直到水变清
煮米饭的水用农夫山泉就好
电压力锅15 分钟超快速的档位
当蒸汽从锅里面瞬间释放时也带着米饭的香味儿出来了,整个厨房瞬间充斥着新鲜的甜味。
柴米油盐,细碎的小事,恰恰是快乐的源泉家里的日常用度基本上都是我在张罗,“细心的不像一个汉子”,这是太太对我的评价,我说以后大家就是好姐妹了哈哈哈。
之前写过《厨房调料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的一篇日记,列举了许多陪伴日常做饭做菜的瓶瓶罐罐和一些家常菜式。

现在还没有到过度考虑健康的年纪,因此也不太看是不是有机食品,更注重吃起来口感是不是够好。下面列一些平常买东西的参考
平常吃米会买五常大米,后来还专门去查产地,也会去看执行标准是 19226 的,这样的米煮出来口感也比较稳定。最喜欢的还是桓仁大米,煮起来比较香甜。
日常烹饪用大豆油,炒菜时有家乡的味道。也会买些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熬一点点油出来,用来炒青菜就很香,剩下的油渣当场吃掉,脆脆香香。
现在大家不是很缺碘了,所以买盐的时候可以去选无碘的那种,口感上吃不出来差别。精盐和大粒盐都备一些,精盐炒菜,大粒盐用来腌咸菜或者做盐焗用。
酱油买玻璃瓶的海天金标,口味适中拌菜炒菜全能,老抽用得少,买一小瓶能用很久。
味精和鸡精一般都会买,做菜的时候一起放。这东西吃了对身体也没什么伤害,大胆的使用就好。
再就是干辣椒呀、花椒、八角、桂皮、香叶这些,常备无患
做的好吃一是看菜谱,二是自己练习,尤其是没报班学习的前提下,买菜的学费就要交很多次。看起来简单的拍黄瓜,都做了很多次才接近大家觉得好吃的标准。
这里插入一段做拍黄瓜的组图





凉菜也好,热菜也罢,围绕着许多调料区来形成一道菜的最终口味会感觉有层次感。单纯的使用食材的本味,个人感觉并不是追根溯源,反而出现了复杂工序带来的简单口味,且容易出现崩坏的情况,恰如 B站上劝退大多数 up 主的佛跳墙。
回到这柴米油盐的日常,跟调料打交道大部分时候是快乐的,能够相对充分的运用起来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因此在租房子的时候特意关注厨房的大小,但万万没想到,灶的火力不行,爆炒无法实现,颠勺起火儿的表演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失去了一部分炫技的乐趣,以后希望有时间的时候能改善下。
11.9 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