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的几种爱情模式》(一)
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模式 在19世纪这个社会思潮交错迭起、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平等自由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的时代,资本的发展与观念的改变也影响了西方作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婚姻。爱情的曲折发展最终会表现为婚姻的圆满或破裂,作品中的爱情模式也可以视为社会矛盾在主人公身上的影射,从而让爱情模式呈现出现实利益与思想感情的和解与失衡。 爱情和婚姻的结局走向离不开男女主人公双方的选择与态度,在19世纪社会急剧发展和变化的大环境下,人们对资本的获取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同时女性对自由平等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对婚姻和现实有了更复杂的考量。当现实利益与真挚爱情的矛盾达到了统一与和解时,如简爱与罗切斯特、伊丽莎白与达西,双方的性格、感情、资本等各方面达到匹配,爱情模式呈现出利益与感情的圆满。而当复杂的人性与现实的利益产生矛盾并失衡时,如安娜与卡列宁、爱玛与包法利先生,他们的婚姻最终走向了支离破碎,女主角对爱情的渴求和对自由人性的欲望在婚姻当中没有得到满足,使得她们在婚姻之外去寻找慰藉,爱情模式则呈现出利益与感情的失衡。 感情与现实达成和解的圆满爱情模式 《简·爱》这个小说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简爱,一个追求人格独立,维护个人尊严,具有反抗性的女主人公。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是在性格和心灵世界是在相遇,相爱,离开归来的过程当中逐渐发展的。在罗的眼里,简爱虽然柔弱瘦小。但他聪明有个性,有一颗纯洁的心。跟上流社会那些艳丽,虚伪,自私,一味追求虚荣和享受的小姐们完全不同。简爱的出现,使得罗切斯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之火。但简爱和罗切斯特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候,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有一个妻子。简爱痛苦的离开了罗杰斯,他之所以爱罗切斯特,并不是由于他的地位和财富。简爱自知自己仅仅是一个平静的貌不出众的家庭教师,在世俗的眼光里,她不过是一只丑小鸭,一个灰姑娘,但她相信人在精神上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她能够勇敢的去爱,在英国文学史上,也许她是第1位女主人公,为强烈的感情所驱使,她的勇敢大胆和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不像通常小说中描写的女性形象为了攀附名门,甘愿丧失自我独立与人格尊严,充当上流社会男人的情妇甚至玩物,他要追求的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爱河,真爱基础上的婚姻,其实这也正是它让罗斯特有好感的主要原因。小说中写罗切斯特为了试探简爱,假装说要娶一个贵族小姐,却又要在她身边,这时候,简爱痛苦而愤怒的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机器吗?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穷,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财富,我就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①这个时候女主角和男主角所面临的就是现实当中身份地位以及过往感情的矛盾,当他们决定走向婚姻的时候,就不得不发现现实当中还存在着身份,地位,资本容貌,一切外在因素的比较和衡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女主角始终是主动独立而追求自由平等的,他并没有被感情一味的冲昏头脑,对男主角藏在阁楼上的前妻视而不见,而是选择离开。作者在后文设置的情景当中,男主角罗切斯特因为火灾而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双腿残疾并且还有眼疾,而女主角却意外的得到了一笔遗产。在世人的眼中二人的身份和地位可以说是完全对调了过来。从而在身份地位和资产上与男主角有了更加平等的衡量,两人再次重逢之后,达到了感情和现实的和解,最终拥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这样一个历经波折起伏,现实与感情产生矛盾最终达成和解,走向圆满的爱情模式,同样在《傲慢与偏见》中也得到了呈现,女主角伊丽莎白和男主角达西的爱情和婚姻同样也是在现实和感情当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 本文版权归 Cathytroubl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