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弃到坚持,我带女儿五年的英文启蒙、学习之路
缘起与放弃
女儿三岁之前,我从未想过以后要自己带她学英语,虽然我英语专八,英语专业本科、研究生读了七年。
女儿三岁时,有位妈妈朋友打来电话,问我,“现在英语机构一周一节课,你觉得这样孩子能学好英语吗?” 凭着这么多年学语言的感觉,我回她,“只要是语言,别管什么语言,如果只是依靠一周一次课是绝对学不好的。”
放下电话,我看着在旁边搭积木的女儿,隐隐地觉得,看来学英语这事没准得我亲自披挂上阵了。
三岁半,女儿上了幼儿园。我也开始正式把她英文启蒙这事提上日程。因为那时我带她亲子阅读做得得心应手,她也兴趣浓厚,就想着或许也可以从英文绘本阅读入手,培养她对英文的感觉。
马上就当当下单买了几本“大家”的书自己学,比如大家普遍熟知的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汪培珽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很快也下单了一套汪培珽推荐的第一阶段中的"I CAN READ".

书买回来,我很兴奋。没成想,我刚开口讲了第一页,女儿就挪了挪身子要去小书架上去抓中文书。我知道,那是因为她不想听这个。以前遇到她不喜欢的中文书她也这样。

我把她搂过来又读了一页,她依旧挣着身子去抓中文书。这次我没有拦她,拿起她给我的中文书读了下去。
启蒙的第一天就不顺利。当然,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
当时,女儿中文阅读的兴趣浓厚,看着她屡次换掉我手里的英文绘本去抓中文绘本,我实在是不忍心为了英文学习而伤害了她对阅读的兴趣,于是左思右想,最后决定不然就先放一放英文启蒙的事,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坚持下去
转眼就过去了半年,女儿四岁时,我和先生去美国出差,也把女儿带到了身边。那是女儿第一次去美国。那时在美国走访了一些大学,让我更坚定了学习英文的重要性,再加上在美国呆了多半个月,女儿听的是英文,去当地图书馆看到的的也是英文绘本,我想着环境的刺激也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就下定决心,等回国后就再开始再带她英文启蒙。
当时没什么经验,所以书还是那套书,当然,女儿依旧不愿意看。我很有挫败感,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小火苗又暗淡了下去,一度又想着,别人都报了英文课外班,不然我也别费劲了,给她也报个班得了,省得逆着她,伤害亲子感情。想是这样想,但也觉得这样不行啊,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浪费孩子时间,学也学不好。就这样纠结了好几天。
正巧那时我朋友圈一位过来人妈妈召集了一个带孩子英语启蒙的分享会,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分享会上大家聊了自己带孩子英语启蒙的心路历程,我也跟大家聊了自己的困惑,得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那次之后,我总爱和妈妈们分享说,鸡娃得抱团。因为鸡娃这个事,不仅仅是“鸡”这个技术层面的事,还是很多如与娃相处很多情感方面的事。本来应该做后勤保障的妈妈,一下子要冲到前线去鸡娃,不仅娃要适应,妈也得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绘本、动画片双管齐下,听力先行
那次分享会之后,我又认识了一位“大家”,盖兆泉老师,接着就买了她那本《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利用一晚上的时间大致翻完这本书后,我认真想了想之前女儿坚决不想听“I can read" 那套书和我们英文启蒙失败的原因,分析出来有以下两条:
1、绘本故事内容女儿不感兴趣;
2、故事情节太简单。当时女儿读的中文绘本内容已经很复杂了,一页的文字有好几行,I CAN READ 这套一页只有一行或者两行字,故事情节太简单。
本着启蒙期最重要的是兴趣、兴趣,还是兴趣,我决定根据女儿的兴趣调整英文启蒙选用的资源,
- 选一套她喜欢的英文绘本。主题要切入她当时喜欢的话题,公主、仙子等,故事情节不能太简单;
- 选一个她喜欢的动画片,不管语言难度,只要她喜欢;
- 买一个挂墙式的音频CD机,安装在墙上,以便能随时播放绘本和动画片的CD音频。
这三项的执行,CD机很好买。英文绘本和动画片得慢慢试,英文绘本我查了一天,最后决定先下单两套,一套是韵文大师Audrey Wood的一套9本的,另一套就是 Five Little Monkeys的精装本。

动画片我也找了一些,比如“卡由Caillou”,比如“粉红猪小妹Peppa Pig", 还有“蓝色小考拉 Penelope"等。
书买回来,女儿对Audrey Wood这套很是喜欢,其中的Tooth Fairy,Magic Shoelace,The Princess and the Dragon, Presto Change-o 更是爱不释手,晚上反复让我讲了两遍。
第二天早上,洗漱完我喊她去幼儿园,喊了几声没有回音,跑到书房,才发现她自己把音频机打开了,一边翻Presto Change-o一边听音频。那个画面,平复了我之前有挫败感的心,心里乐开了花:不是我女儿不喜欢英文,而是没有用对启蒙资料啊!
她对这套书的反应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继又买了What's the time, Mr. Wolf? , From Head to Toe, Today is Monday,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等等。这些绘本虽然趣味性强,唯一的问题还是故事情节有些简单,幼儿园时期的小朋友,正处于“假装...”角色扮演的阶段,我灵机一动,把这些绘本当成剧本,一边唱,一边跳,一边演。女儿果真很是喜欢,每天都拉着我要演,兴趣昂然。

动画片也是这样,我把收集来的动画片挨个放给女儿看,最后她选中了粉红猪小妹Peppa Pig, 那时这只小粉猪还没有现在这么有名,我完全是把那些动画片逐一放给她看,她最后定的。我跟她说,每天她可以看10分钟,她很开心,因为我家从不看电视,一下能有看动画片的权利她开心得很。
当时英文启蒙的资源不多,为了让她能养成看完书看完动画片能听音频的习惯,我开始满世界地搜集音频。有配套CD的都很好办,可以放在CD机里直接放,没有CD的我就想办法去找,有些从某宝买了些,有些从朋友网盘里转存了些,有些我从网上下载了视频格式或者其他格式,用格式转换app转换成mp3格式让她听。
那时女儿对冰雪奇缘第一部也着迷的不行,为了顺着她的兴趣让她养成听的习惯,我自己琢磨了好几天怎么把视频转化给音频,无果。后来在某宝上找到了一个转换音频格式的服务,请店家转换了《冰雪奇缘》和《灰姑娘》。后来为了外出时能听,我买了倾听者的mp3播放机,把这两部动画片的音频存在了里面,那段时间,女儿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一边在床上一边蹦,一边听这两部动画片的音频。
step by step 一步一步地听,一步一步地学
转眼一年过去了,第二年春天,女儿五岁,我和先生出差美国,依旧带了女儿去。她这次去和去年明显有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我带她去图书馆,她很自然地去抱了一堆书让我读,我知道,她对英文的兴趣已经有了。

回国以后,我开始琢磨她有效输入的问题,也就是“可理解性输入”。
“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论”的核心观点,原则是“i+1”。i 是自己的现有水平,+1就是在这基础上只加一个1,只加一点点的认知,以达到可理解。
这一年来,她听的多,听的杂,虽然听的虽然不少,但是有效输入效率不高。我觉得有必要要提高她的输入率。
提高输入率的最有效的资源就是分级读物,因为分级读物编排更系统,语言和语句的使用循序渐进,更符合孩子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于是,在原来女儿喜欢的绘本的基础上,我又陆续买回来了几套分级读物,分别是,牛津阅读树、兰登经典分级读物Step into reading, Usborne图书馆系列,还有外研社的“丽声拼读故事会”等等。


因为之前有I CAN Read 那套启蒙失败的案例,刚买第一套分级读物时我还有些担心,后来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有了一年的读英文绘本、听英文故事、演英文戏剧等的和英文的接触,女儿已经把英文看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也是循序渐进地把分级读物带到她每天的英文亲子阅读和音频听力中,她并没有感觉到以前读的绘本和现在的分级读物有什么区别,对于这些书来说,她唯一的诉求就是喜欢,只要喜欢,不管是绘本还是分级读物,她都听。

经过了一年多的磨合,我对带她英文启蒙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跟自己说,无论怎么样,孩子对英文的兴趣都是第一位的,只要她愿意听,今天多听一本绘本,明天少听一本分级读物都没关系。英文是一个工具,一个媒介,所以英文学习是个长期的事,不急在一时。只要她有兴趣,还用担心以后她学不好、不会用吗?!
可以说,这个心态一直指导着我这么多年带着女儿做英文启蒙和学习,甚至在女儿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我有时也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只是关注眼前,而忘了初心。
学Phonics,开始独立阅读了
分级阅读搞了一年以后,女儿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我把自然拼读提到了日程。虽然我带女儿讲了很多书,中文的、英文的,她对认读一直都不敏感,英文如此,中文也如此。

机缘巧合我发现了Hooked on Phonics这套书,其实,说机缘巧合可以,说是有计划地找也可以。不得不说,自从带女儿英文启蒙之后,她学习,我也一直在学,学习启蒙的方法,搜集适合她的资源,调整适合她的策略,学习其他妈妈的经验,也分享自己的经验。育儿也和做其它事情一样,有准备,才能好运降临。
迅速买了HOOKED ON PHONICS第一辑,按照教材推荐的学法,先看视频,再阅读的顺序带女儿一节一节地学,每天15分钟。如果说女儿以前英文学习的方式都是无意识的“习得”,她这次是正式有意识“学得”的开始。
因为第一次开始学,我们的进度很慢,而且会随时调整。不过,进度虽然会有所调整,但是每天学这套教材的时间不变,因为只有每天固定学习时间,才能让女儿养成周一到周五每天学习的习惯,毕竟学得不比习得有趣,如果家长再不坚定,就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可学可不学”的印象,孩子自然会钻“不学了”的空子。
很多家长在自然拼读的阶段会找机构教,我觉得也没问题。当时我没找机构,主要是因为我对机构的要求比较高,找了几家不合适就想再浪费时间,所以直接放弃了。如果您找到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机构,完全可以让机构带着学。毕竟带孩子“学得”比带她读书、听音频难度要大,要求家长要有一些英文基础,还要求家长有根据孩子学习的不同情况安排学习进度的能力,还要非常有耐心,上课的时候把自己当作老师,也跟孩子强调学自然拼读的时候,妈妈就是老师。
尽管这样,在带女儿学自然拼读的时候,我们俩也有剑拔弩张的时候,有时我也想着放弃,给她找个机构。但女儿在家跟着我学了好几年,她自己是不想报个班在外面学的,再加上我带她学了这么多年,我也不放心把她交给老师。所以我们就开始商量制定上课规则,“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妈妈和宝宝的关系”就是我们那次吵架之后商量决定的,就这样我们学了半年。
半年之后,我决定停一停。主要是因为她还有半年就要升小学了,我们也没有报学前班,所以我想着利用幼儿园的最后半年带她学一学拼音。拼音与自然拼读一样,一个是中文拼读,一个是英文拼读,我担心她会混淆,所以就停了英文自然拼读的学习,转到拼音的学习了。
转眼她就上了小学,小学一年级的上学期,忙着适应学校,我也没有带她继续学自然拼读,到了下学期,学校适应好了,晚上也有了空余时间,我把自然拼读重新提上了日程。
这次学习和上次相比,女儿学习快了很多,我想是因为她的逻辑和认知到了一定的水平,学习东西当然快了很多。现在想想,如果让我重新选择带她开始学习自然拼读的时间,我会选择她上小学之后,因为上学之后她的逻辑和认知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学起来效率更高。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对于我女儿这样的普通孩子来说,还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提前学揠苗助长反而会别别扭扭,效率不高,搞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很快学完了Hooked on Phonics的八套盒子,转到自主阅读了。
买了几套章节书,我们开启了自主阅读之路。我陪着读了一套之后,她就能甩了我自己读了。不过,虽然开启了自主阅读,她还是更喜欢听,而且反复听,反复听。
她很喜欢窝在床上听故事,或者,一边做手工,一边听英文故事,她说这是放松。无论在家里还是带她出门的车上,她都很自然地要打开故事机听英文故事。
因为之前看妈妈们介绍经验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泛听听的书比较多,我一度对她反复听一个系列的书有些担心,担心她英文学习进度上不来。后来认真想了想,想明白了。每个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喜欢泛听,她喜欢反复听,其实就是精听了。精听有精听的很多好处,我不着急,不催她,慢慢等。她反复听的英文章节书有: Junie B.Jones, My Weird School, 还有现在的哈利波特等,这些书她每套最短听三个月,有时会半年,还有一套断断续续她听了一年。

泛听的好处是一本又一本,家长能从数量上找到带孩子启蒙的成就感;而精听,家长得按捺住自己,因为成就感在另一方面。拿我女儿来说,她精听的每一套书籍几乎都能背下来,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地道表达,有时跟我叽里咕噜说一堆,我都听不太明白。她现在在听哈利波特,已经听到第四遍了,依旧见缝插针地挤时间听,乐此不疲。
学一套教材,准备PET考试
之前在网上看妈妈们讨论一个话题,大意是,在家自鸡、注重听力输入的娃在学校的英语成绩会好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拿我女儿上小学之后的成绩为例。她一二年级的英语成绩次次100,为此同学还问她,你英语这么好,谁教你的啊?三年级之后,有时考不到100,也都会在95分以上,班里一共两个孩子可以在英语课上不听老师讲课,自己看书,她是其中一个。说实话,她考不到100分我一点都不担心,孩子总有发挥不稳定、粗心的时候,而且她那么地抢时间听英文故事,很自然地上YouTube去找各种她需要的手工视频、哈利波特电影的视频, 疫情前去美国参加夏令营也很快和当地小朋友交上朋友,沟通无障碍,我又担心什么呢!
对,我对她的英文学习能力不担心。但是不担心不代表骄傲、固步自封不再继续学习。像中国孩子上了小学要按照语文教材系统学习语文一样,原版娃孩子到了小学阶段也要像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一样,系统学习一套教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女儿二年级结束的暑假,比较了几套教材的优劣势之后,我给女儿选了“Wonders"这套教材,并为她选了老师。教材的系统性比较强,这次我斟酌之后没有选择自鸡,而是在网上找到了一位老师给她上课。
之后我利用业余时间考下了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丰富了英语教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女儿面前也增强了带她英文学习的专业度。

女儿四年级,我决定让她去参加剑桥五级考试的KET/PET的考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升学做准备。
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正规考试,我不想挫伤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所以原本想让她从KET考试开始考起,后来我参加了外研社的“剑桥五级考试教学能力能升”的教师培训课程,了解了很多考试背后的东西,对于她可以考哪种考试有些动摇。
这个十一,利用假期时间我让她完完整整做了一套PET的样卷,坚定了让她直接去参加PET考试的信心。
我们一起制定了一套备考计划,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她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在英语学习上,还能在为人素养培养上,都会有所进步和提高。
除此以外,闲暇时间,她依旧还在每天跟我“抢时间”听英文故事,写英文小说,最近又把原来读的章节书翻出来摘抄精彩句子写写描描。
这就是这几年我带女儿英文启蒙、学习的经历。对我来说,这段经历和人生的任何一段经历一样,也都有迷茫、难过、坚定、快乐的时候。但对女儿来说,她的这段经历最多的还是开心与成就感,她自然而然地学会、享受英文这个工具,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如果说这几年走来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我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兴趣,兴趣,还是兴趣。书单是别人的,资源是别人的,怎么用得看自家孩子的兴趣,用得好才是您的。不能按照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资源,网盘存再多都没用。
2、亲子关系放在首位。如果影响亲子关系,那就坦然去选机构,方法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关键得适合您和您家孩子。
3、坚持,坚持,坚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再坚持一下。语言学习的效果无法立竿见影,但孩子一旦上道儿有了内驱力你拦都拦不住。
4、不要纠结口语输出,听力到了自然就会说。中国孩子普遍都没有语言环境。到了孩子要说的时候给她找个外教陪说即可。
5、非英文专业的父母只要做到了前4点一样可以带娃英文启蒙和学习,不要怕你的发音影响了孩子的发音,因为娃不是从你的发音学习发音的,是从大量的原版听力输入中习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