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人海,再回首已是经年
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快餐文化几乎代替了传统的纸书阅读。致用类书籍成为畅销书,读者们都从实用出发,很少愿意静下心,回顾过往,静心品读纯文学作品。
当然,我也不例外。这些年早已经随波逐流,忘记初心。日日捧着手机浏览各种网页,吸收一些垃圾信息,被别人的观点引导,大脑变得迟钝,情感变得麻木。
很开心今年国庆,我拥有了《徒步人海》这本中篇小说集,它是《北京文学》为创刊70周年而出版的经典丛书系列之一。除了中篇小说集,另外还有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卷等。
《徒步人海》一书共收录了六篇小说:刘震云《单位》;李唯《一九七九年的爱情》;毕淑敏《预约死亡》;徐小斌《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邓友梅《那五》;谈歌《天下荒年》。
可以说这本小说集囊括了几十年间所发生的在各种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生经历,包括心理的,情感,物资的,精神的,贫民的,官场的……
对于伴随着时代步伐一起成长过来的中老年人,特别感同身受。而对于新生代青少年,阅读这些小说,也能窥到距离最近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阅读这些小说,它虽然布满了时间的陈旧和沧桑,但却可以让你获得成长、丰富情感,从而让内心变得更加深厚,宽广。
《单位》描绘的是当时的基层官场现状,每个人既是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普通人,又是为了争名夺利而费尽心机的职场人。作者擅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出一段真人实事,不加修饰的描述,让读着不觉得是在读小说,倒像是体味生活本身,特别有代入感。
《一九七九年的爱情》那个时代正处于经济和精神都双重贫乏的时期,对于爱情还有许多束缚。比如经济对精神的制约,贫穷限制爱情的发展,成为自由恋爱的障碍,甚至受到道德戒律的束缚。因此在那个时期的爱情就无比曲折,坎坷,无奈。
《预约死亡》发表于《北京文学》1994年,距今已经26年。作者深入一所临终关怀医院进行采访。在作者笔下有这样几个人物:善处医患的女院长,人美心善的护士,矛盾体的齐大夫,大学生志愿者。这部小说,让我们对临终关怀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感觉到了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是从男主人公对一个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少女的一场实验开始,讲了一个天才少女因对生活的超前理解及天赋而不被时代接受被误诊,最后和男主人公陷入恋爱,但是男主人公却及时脱身选择平顺一生的故事。
《那五》和《天下荒年》,前者刻画了一个家道衰败的八旗子弟,从无谋生能力到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形象;后者是作者谈歌写的“天下”系列之一。在荒年里,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剧透了,还是请读者们自己静心阅读吧。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昨晚我在梦里完整的完成了一部小说,当我从梦中满足地睁开眼睛时,我由衷的感谢自己阅读了《徒步人海》。因为这次阅读,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文字的热爱,让我的感知不再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