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豆瓣认识的第一个友邻
2020都快结束了,我居然才认识第一个友邻。
其实认识的故事挺简单的,就是我在豆瓣看到了她的故事,我个人很感兴趣。当时我也正好处于辞职,在待业和想试试自由职业中摇摆。
然后我就看到了丸子。
应该也有人看到她的故事吧,我首先看到的是她在大理摆摊卖故事的事情,那段时间我辞职后备考雅思,因为疫情雅思考位一直被取消,再后来我自己就放弃了。
然后,我就去大西北玩了。辞职后,或者说这个夏天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去大西北了。
不是因为旅行多有意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避开了杭州的酷暑!
我最怕最怕夏天,夏天就是我的休眠期,且我被晒了还会过敏,一过敏就是肿成猪头,要一两个月才好!但直到这个夏天,我才知道夏天也就30度不到,晚上我还最好加个薄外套,谁叫我还盖被子。住青旅时因为我要盖被子所以在套被子,被同屋的女生看到,她很好心的提醒说:“不用套被子,晚上很热的。”
我:“不,太冷了,咋能不盖被子。”她震惊了,我还说这里夏天居然还有凉凉的风真好啊,她说夏天难道不应该就是这样?!我当下就在想:祖国大好河山,我二十年都浪费了啊,为啥每年非要过个三四个月的夏天,愚蠢!
大西北也遇到了一些聊聊天的人,因为一个人玩,所以和人聊天的几率很大,不仅是其他旅行的人,还有当地人。
比如在包头,我吃早饭时对面坐了一对父子,教我怎么正宗吃他们的早饭,又聊了聊杭州,说他儿子今年高考,报杭州还是上海好呢?大叔又回忆起自己10年前和老婆一起去杭州,打出租车100快一天,巨款!当时想请司机吃楼外楼还是啥,一份东坡肉就好贵,他们就没请了,还一直担心司机会不会生气。啥都聊了下,最后吃完炒鸡开心的说了再见。
我最喜欢的就是旅行中这样的人和事了,现在也许因为工作几年,不大喜欢一群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自爆隐私,说自己的烦恼,已经没有那个冲动,或者说不再享受这种聊天了。
又说偏了!
大西北后觉得回杭州太亏了,而且也不想找工作啊,回去干啥又是大夏天。所以就决定去大理。
大四那年去了大理,认识了一群小伙伴,天南地北穷游大理,非常快乐。住五块钱一碗的青旅,七八个人骑自行车环洱海,半路看到稻田就躺在了路边,回忆太美好了,所以就想再回去治愈一下。
当时也看了下丸子在大理的时间,还想说要不要私信问她具体在哪里,对她很感兴趣,想线下见个面。但后来要么忘了,要么不好意思,就一直在大理自己逛。
但自己去的大理不对,一直在古城,太糟糕的体验了,就是商业街嘛!我都不知道我六年前是在哪条街哪个客栈,古城面目全非,简直是毁了一座城市。
在大理,在青旅也遇见一个女生,和我差不多大。她在大理工作四年,也跟我说了说大理的情况。说是改造后,第一批来大理的人也纷纷撤离了古城,撤到大理山上,现在就是游客街。这个女生也很传奇,或者说我们上完大学就工作的人,知道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太单一了。她高中后就工作了,做过很多种工作,很多年前就在义乌进货摆地摊,也一路被城管赶过,本来今年想在烟台和男朋友开个咖啡店,但因为没谈拢就算了,男朋友也差点分了。
每次出门,都感觉自己太幸福了,但也太无知了。我从不觉得她们比我差,我甚至觉得她们更努力,但是生活真的比我难多了。她说她还想读书,她想知道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我建议她如果想读就读,虽然现在读出来不一定有用,但如果自己有这个想法就去做。
再说回丸子,我在大理并没见到她。
回到杭州,可能是太想工作了,或是缺钱了,就特别想做选题,就把这个选题报给以前公司的领导,她说可以觉得挺有趣。
我就豆油了丸子,然后就完成了这个采访。
其实,这个采访一开始我挺弱鸡的。丸子虽然年纪小,但她沟通能力非常强,谈话目的性也很强,做事不会拖泥带水。而我,除了为了做选题,还带着想交朋友的心态,因为我觉得我跟她很像,我甚至有倾诉欲。
所以一开始我总是在说话,但没有去问问题。后来觉得不行不行,这是工作,再加上丸子好像反应一般,我就问问题了。之后聊了一会,相互熟络了一些,就好了起来。
最后的时候,发现我们对一些问题看法挺一致的,比如我非常认同也曾想经历她的这种生活,而她虽然没上过班,但因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心智比同龄人更成熟和开阔一些。到最后,我们觉得如果方便,要是有机会也可以在某个城市线下见面。
再这之后,就没有联系了。
但,我却出了个尴尬的事情,因为自己的设置关系,采访语音没录音下来,我……
然后马上通过回忆,大致都还原了。但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具体她在哪个城市有的哪段经历,具体是哪一年到了哪里,我没办法想起来。
我也不能很不专业的跟她说:嘿,我搞砸了录音,有些问题我再跟你确认下。我觉得这样她对我印象会更差吧。
于是我就翻她的公众号,在这之前我只当看故事,现在因为工作不得不看完每一篇。但还好,丸子真的算懒的,我算了一下,她一年大概更六七十篇(这个我也是靠回忆的,找不到我自己当时完整的稿子了,哭)。但从她的经历来看,这更新频率很低了。
但完全看下来工作量也很大,好在看下来,真的很像认识一个新朋友。
看到最后,我其实对她说的关于旅行和国外城市和经历相反没那么关注了,我更关注她的想法。特别是我翻到她旅行最初最开始的一段话吧,那段话大概是:
“我是一个很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但我想做一件事,不为了别人怎么看我,不为了任何功利,就为了自己。我想看看,我能不能做成这件事,有一天我能不能为自己骄傲。”
一路看下来,她不是一开始就坚定自己要做什么,相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才要去尝试才要去摸索。
这其中,我好像没怎么看到关于她爸妈对这件事的想法,又或者是我看的时候略过了。
在今晚,我才开始想她的爸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这是因为我写的丸子的稿子发布了后,丸子跟我说她爸觉得这篇写的很好,原话说“全面、简洁、客观、公正”,哈哈叔叔哪里知道我原本的稿子超级长,里面夹杂着很多我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大多都是丸子给我的启发,让我决定在工作六年后也不功利地做些什么。
但因为是要给平台供稿,要符合媒体的调性,于是最后的稿子就是中规中矩,我仅仅在文章里加了一段自己的议论,大致就是:
“旅行到底有没有用,做了才知道,而且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不敢迈出脚步看世界,最好也别做一个躲在屏幕背后只知道评论他人的人。”
因为我自己也被问过太多次了,大学时我几乎一半时间都在外面,但真的不咋花钱,坐火车住青旅,你想想以前5块钱一晚的大理青旅,坐那种坐票火车,一千块钱我都可以玩一个月,而很多大学生一千块钱都不够一个月生活费。
但那时就总有人问我,你哪来的钱,又或是你家好有钱啊。
解释啊,我也解释,但有些人就只会评论别人,不管真假,她只相信自己以为的。
所以没什么好解释的。
再后来,在自媒体做编辑,有很多感兴趣的人和选题,很多都是我很敬佩和认同的。但不得不说,自媒体的粉丝真的良莠不齐,很多真的很优质很公益的选题,就因为别人做了他们做不到也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就总会挑毛病,大多都是:
“肯定家里有钱。”
“为什么没事找苦吃。”
“就是作秀。”
在他们眼里,年纪轻轻环游世界不值得羡慕,就应该被唾唾沫,因为他们认为不是富二代就是有什么不良的交易;
在他们眼里,不为钱做公益,就是没能力赚不到钱因为无路可走为了作秀做公益;
所有好的事情,他们都要找个角度去做键盘侠。而他们自己呢,什么都不是。
在我们后台,常有很多人把我们当树洞诉说自己的悲惨,有的是真的惨,但反而很乐观;而很多人无非失恋失业又或是因为要买房买车失眠痛苦,能在后台大吐苦水。特别是爱情的,我是一个对爱情极度不敏感的人,我的同事常常在做爱情的选题时,都要来问我。如果我被这个人讲述的故事和情感打动了,她们就觉得是个优质的故事,但我大多数觉得矫情,没事找事。
但我也不是完全冷漠的人,以前刚入职看过公司拍的一对老夫妻的故事,当场看的就呜呜的哭,也不敢哭,就偷偷的,被我领导看见她常拿这件事说我特别重感情。
再比如看《人生果实》,看《四个春天》,看《摩登家庭》,看《我们这一天》,我也觉得爱情、婚姻、家庭好美好啊,但我就是对后台那种年纪轻轻为了对方要死要活的故事无法感动,我常常觉得他们真的是工作不饱和。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粉丝质量不敢恭维,但因为选留言时我们只选好的,但每一天我们都收到大量留言,一年一年积累就积累在我们心里脑子里。后来有个同事甚至去医院看了心理医生,因为每天都要吸收大量的负面情绪,还要把这些故事整理分类,甚至做选题。
但我几乎不碰爱情的选题,因为我觉得后台那些故事都不配哈哈。
不过我也做过几篇,大概是做过老人爱情那种,自己做完觉得老了有懂自己的老伴真好;也在又一年七夕去民政局做当天的采访,也发现这些新婚夫妻甜甜蜜蜜。其实只要是真诚的自然的感情,我还是有感觉的。
但我最喜欢的选题,就是各种我不知道的人和事,感兴趣的职业,从未听过的想法和观点,因为我没有走世界,但我可以听世界。比如豆瓣上有一个废墟探险的,叫然潘,我也采访了她,其实我根本没写什么,因为她的照片和自己写的文字就够震撼了,我充其量就是做个编辑,但我也很喜欢这样的接触,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说的太偏了,今天我把丸子这篇转给我妈,因为我后面的规划也是想在国内到处走走,而不是固定一个城市,我需要告诉并培养我妈有这个意识,那就是人是可以这样生活的,不是只有考公务员结婚生子一条路。
她首先对丸子表示了敬佩,然后就说她的父母不担心吗?所以我妈想的还是担心。
其实在外面一个人的都知道,危险当然有,就是因为一个人,所以危险意识会特别强,也不会特意去找危险,比如不可能一个人要去无人区,不要一个人深夜在偏僻的地方等等。
而且经常一个人玩的人,其实更会玩,通过各种途径会在路上在青旅通过各种途径反而会有旅伴,而且是非常谈得来的。而如果和闺蜜或者好朋友一起旅行,其实常常会发现就做朋友吧,别一起旅行了。
比如我不喜欢和女生一起旅行或者说一起玩的原因是,(当然我更不可能和男生了)女生太喜欢拍照太喜欢网红店太喜欢化妆打扮了,我不是说旅行中这些事都不能做,但如果过度就会影响我的心情,我就会暴躁,就会像个直男般不懂女生。而且通常那样的旅行除了有好看的照片,我们到底还玩了个啥?化妆一小时,拍照三小时,排队两小时,打卡三小时,太累了,还是自己玩吧。
但自从上班后,大家都群居,干啥都一起。以前我一个人玩,后来也和同事朋友一起了,好在我那几个固定旅伴也很合得来,但是其实我还是更喜欢一个人玩耍。
所以每当我看到一个人旅行的选题或者故事,我就会觉得:嗯,是和我一样个性的人。就会不自觉的被吸引,想要去交朋友。
而且我发现,在职场久了,身边这类的人就少了,直到后来自己也变了,甚至也在为买房买车焦虑了,也在想我是不是要结婚生孩子了。
所以采访了丸子后,我突然想起我大学和毕业后前一两年,理想的状态还是做个游民,体验很多城市的生活,而不是朝九晚五。现在连朝九晚五都没资格了,而是996了。而且丸子还是在不确定自己的喜好和未来做的尝试,而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我要的生活状态,前几年我忘记了就算了,现在我重新想起来了我干嘛不去做?
但现在我之所以可以尝试边赚钱边流浪,其实也是基于我四五年的工作经验。因为之前认识的同事、客户和朋友,我在辞职后才可以接到一些活。再加上我大概有三四年的工作,真的是我喜欢的,我足不出户就接触到非常多了不起的值得敬佩值得学习的人,所以真的是,现在的生活都是以前的每一段经历形成的。
所以,这次认识丸子,其实不只是完成了一个采访,我拿到了一笔稿费,她得到了一次曝光。对于我,我在一个纠结的节点,突然被点醒了,发现自己以前想做的事情,也决定去试试看,这才是这次采访之后给我的力量吧。
也希望,以后多在豆瓣认识有意思的有趣的朋友们,可以做采访,也可以做互相认可互相帮助的朋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