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顾恺之(二)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品。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展露出她们的风采。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注重用线造型来创造绘画形象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洛神赋图》: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是根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画卷为连续图画形式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的描绘,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
《论画》: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文章的后半部分虽主要讲临摹方法,但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画的要求。顾恺之在此文中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2)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又强调了形象的准确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具变矣。”总之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