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1章 语言和语言学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1语言的性质
(1)语言的定义
①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符号性和系统性。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2)语言的符号性
①能指与所指
a.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b.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c.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表1-1 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3)语言的系统性
表1-2 语言的系统性

(4)语言的社会性(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的形成、发展、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表1-3 语言的社会性

(5)语言的其他属性
表1-4 语言的其他属性

2语言的范围
(1)语言与言语
①概念
表1-5 语言与言语的概念

②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表1-6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③语言与言语的联系
a.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
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栝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
b.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语言系统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没有语言就没有言语。
(2)口语与书面语
表1-7 口语与书面语

(3)语言与副语言
表1-8 语言与副语言

(4)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表1-9 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考点二:语言的结构
1语言的层级
语言系统是多层级系统,首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层次——下层和上层。
表1-10 语言的层级

2语言的子系统
(1)语音系统
语音系统由音位和音节两级单位构成。
①语音的系统性体现在音位之间的系统对立。
如普通话辅音系统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的系统对立,如/p/—/pʻ/、/t/—/tʻ/、/k/—/kʻ/。
②语音的系统性还体现在音节组合规则上。
如普通话21个辅音,只有/ŋ/只能出现在音节末尾,只有/n/可出现在音节开头和结尾。汉语有丰富的复元音,但没复辅音。
(2)语义系统
表1-11 语义系统

(3)语汇系统
表1-12 语汇系统

(4)语法系统
①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怎样由较小的语言片断组合成较大的语言片断。
②语法系统是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系统。
③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
a.语法规则包括语素的功能,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和功能,语段的结构等内容;
b.词语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
例如,语序、虚词等是语法形式,主谓、动宾、偏正等关系属于语法意义。
3语言的基本关系
表1-13 语言的基本关系

4语言的结构类型
(1)词法类型
①语言的词法类型又称形态类型,是指从词法的角度给语言划分出的类型。
表1-14 词法类型

②其他词法分类方法
词法分类还可以根据形态变化丰富程度分为综合语、分析语、综合分析语。
表1-15 其他词法分类方法

(2)句法类型
从句法的角度给语言分类称作语言的句法分类。语言的句法分类最常见的是根据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S)、动词(V)、宾语(O)在简单陈述句中的位置来分类。
表1-16 句法类型

(3)其他分类
不仅可以按语法结构特征分类,还可以按照语音或词汇、语义特征分类。
①按照语音特征分类方法中,无声调分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此外,还可以按音位系统成分、元音和辅音在音位系统中的比重、一个音节由什么音位以什么方式构成等对语言进行分类。
②按词汇语义特征分类中,看词义理据性的强弱是其中的一种办法。理据性强的语言中有许多复合词和派生词,其意义可以由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推求。理据性弱的语言中单纯词很多。
(4)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也称为类型语言学,是研究人类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它主要从跨语言(或方言)的角度观察研究人类语言,通过跨语言比较寻求或验证语言共性,再以语言共性为背景揭示具体语言的特点,并将人类的语言归纳为若干类型。
表1-17 语言类型学分期

考点三: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社会功能
表1-18 语言的社会功能

2语言的文化功能
(1)文化的性质与类型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并拥有的所有事物现象。
表1-19 文化的性质与类型

(2)语言的文化特征
表1-20 语言的文化特征

(3)语言的文化功能
语言是反映文化面貌的镜子,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
表1-21 语言的文化功能

3语言的心理功能
(1)语言的心理机制
①交际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表1-22 交际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以上五个阶段除传递外,都属于心理过程。其中编码、发送是言语生成过程,接收、解码是言语理解过程。
②大脑语言中枢
大脑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有两个区域。
a.布洛卡区,处于左脑颞下回,主要管语法信息的处理和言语生成。
b.韦尼克区,处于左脑颞上回后部,主要管语义处理和言语理解。
两个语言中枢的功能相互配合、有所交叉。
(2)语言的思维功能
①思维的基本类型
表1-23 思维的基本类型

②语言的思维功能
a.抽象思维是最重要的思维类型,语言是其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b.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3)语言的认知功能
认知是指人们感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认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①人脑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认知活动的过程跟电脑信息处理的过程类似。
表1-24 人脑认知过程

②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a.语言在信息输入的环节中起主要作用。
b.语言在信息匹配的环节也起主要作用。
预先储存的知识系统主要是通过语言分类储存的。
c.语言在对输入信息进行特征分析的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③其他心理功能
派生功能或次要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审美愉悦功能等。
考点四:语言学及其发展
1语言学的任务与分科
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
(1)语言学的任务
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追溯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
(2)语言学的分科
表1-25 语言学的分科

(3)语言学的其他分类
①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a.个别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研究某种具体的语言,如汉语语言学等;
b.普通语言学又称一般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
②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a.共时语言学研究某一时期的语言状况,如现代汉语语法学;
b.历时语言学又称“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演变,如词源学、汉语史等。
③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数理语言学
2古代语言学
一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有三个传统:以古代希腊为源头的古代西方传统、古代印度传统和古代中国传统。
(1)古代西方语言学
表1-26 古代西方语言学

(2)古代印度语言学
古代印度人对语言研究的兴趣是由实际需要引起的。古印度宗教最重要的圣典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用梵语写成的。古代印度语言研究包括语义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主要部分。
表1-27 古代印度语言学

(3)中国古代语言学
表1-28 中国古代语言学

3近代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语言,确定语言间亲缘关系的语言研究。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
表1-29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表1-30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3)普通语言学的诞生
表1-31 普通语言学的诞生

4现代语言学
20世纪上半叶,结构主义语言学占统治地位。
(1)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为《普通语言学教程》。
表1-3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

(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表1-3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5当代语言学
(1)生成语言学
①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兴起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57年的《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表1-34 转换生成语言学

②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
表1-35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

③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
乔姆斯基提出标准理论以后,转换生成语法内部曾围绕语义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由此促成了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的产生。
a.生成语义学
表1-36 生成语义学

b.格语法
格语法是从转换生成语法中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流派,被当时的语言学界称为“一种新的、面向语义的语法理论”,它着重探讨句子的句法语义关系(格关系)。菲尔墨是代表人物。
格语法由三部分组成:基本规则、词汇部分和转换部分。
表1-37 格语法

(2)系统功能语言学
①功能语言学的兴起
功能语言学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等三个主要方面与生成语言学有明显的分歧。
表1-38 功能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分歧

②代表人物:韩礼德
表1-39 韩礼德的理论

③其他功能学派
表1-40 其他功能学派

④配价语法
表1-41 配价语法

(3)综合性语言学
①分类
a.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等;
b.研究语言与思维认知的关系的学科,如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
c.研究语言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的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等。
②新兴交叉性学科大量产生的原因
a.语言学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性的必然结果;
b.20世纪科学发展的综合性趋势影响的结果;
c.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