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深度让我们看淡成败、接近真理
研究深度的基本盘在于不断学习和思考,终极目标是能否活络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描述去解构、表达清楚我们想要揭示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同一种思路在不同人眼里的画像和灵魂触及都不尽相同,凡人的认知与分析只能建立在自己生活经历和个人感知之上,这样的分析与认知方式极易让人陷入“唯心主义”陷阱,所测度出来的研究结论断不可信。诚然,通过严格的、自律的、系统的科学训练过的人,他们拥有认知分析体系是建立在高耸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逻辑大厦之上,在透析全貌、明晰事理、解析问题上,拥有自己一套认知判断、筛查和甄别体系。这样的科学训练结果不仅可以使人利用客观眼界去认知问题,还能打通任督二脉,摸清待研问题自身乃至周延全部脉络。

科学训练对人的拔高,表现在言之专业、行之精要,个人精致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就像一位深不可测的武林高手,在喧嚣的武林纷争中沉默低调,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出手迎击,一招之内锁定乾坤。所以一旦在日积月累修成正果,那种研究至深的大侠范式便有所形成。其中的魔力会渗透进人知识汲取与应用的各个环节,等于是给知识配上战斗属性,不仅是武装大脑,还武装着人的内心。之所以说到内心,是因为研究行为总归对人内心那份宁静负有责任,只有亲自去打开魔幻的潘多拉魔盒,拧动玄妙的万花筒,把未知变成已知,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内心无愧于己,彰显宁静。同时致使研究产生快乐的多巴胺来又能与涌动在内心深处价值追求发生正和游戏般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的刺激效果能直达视神经和脑神经,赐予研究人员视线的聚焦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在汗牛充栋中修得自在,在书山文海里穿透缭绕云雾驶向远方。
看淡成败、接近真理是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所以注重研究深度能够触及对象真正的价值至关重要。
看淡成败的要义在于质疑和信念,质疑待研对象那些看似“货真价实”外表的真伪性。看淡成败的根基不是盲目乐观主义,而是建立在内心深处的科研信仰,对前期积累进行最细致和最理性预判。再者,质疑的手法类似于计量学主流思想,有假设检验与变量代入的试错思维两种。如果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和其他意想不到的复杂因素共同发力威胁乃至颠覆攻势,缜密的假设检验和应对变量代入就显得可靠的多。其中,信念在于价值自信,信仰科学发展观,坚信以质疑为核心方针的道路正确性,从而在科学小跑中逐渐看到自己的研究最终的价值门径。
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接近真理,可视作看淡成败的根源,某种程度上二者没有太大的区分度。其中,看淡成败的眼睛盯着的是最终的收益,而接近真理是不断克服风险的过程,二者共生共存,互为动力。要知道第一性原则前奏是对陌生认知过程的分析,研究深度就是把陌生变成熟悉,再把熟悉变成思想,最后把思想转化成行动力,行动力中的疏漏再轮回陌生,研究深度在此构成了一个智慧的生态闭环的路径。
总言之,《价值》是张磊先生对生意的一种科学论道,研究深度的测度是他判断生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否绿意盎然、滔滔不绝的根本前提。正如他对生意透视,生意所在的基础面是否真的有价值,真的在创造价值,真的能够持久的改善人类世界。一旦把这些作为生意的研究任务,从看淡成败和接近真理的眼光去看,好坏生意秉性将在研究的聚光灯下暴露无遗。反之,生意的价值挖掘,也是支持我们把研究做持久、做出与众不同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