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自省之心
小朋友诞生后生活出现了许多变化,现阶段自然要优先满足他的需求,即便如此也经常焦头烂额束手无策,自己体重也是一飞冲天,精神和心理状态喜忧参半。
有时会想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可细品目前的情况后明显不能全部归因于小朋友带来的影响。海船是否倾覆,既需要考虑波涛汹涌的外部条件,也考验船长自身航海技术和意志力等的内部素质。把自身困扰只归因于外部条件,这是人生常态、也是人性弱点。但软弱,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这几天反复叨念一句话:“人无时无刻都在选择,一次次经意或不经意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模样”。自己目前的常态就是:这次就算了,选择轻松的、随性的、填欲的,下次好好再振作。殊不知在一次次“下次一定”中,自己离目标和成长一步步远走、每况愈下激发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带来更大阻力,无限循环…
曾国藩说:“破旧习需悍然之力”,显然一开始如果连改变的决心和“悍然之力”都没有,难道还能指望悄无声息、轻轻松松纠正顽疾?养成新习惯也更非一日之功,骨子里我们都是好逸恶劳之人。
最近读尤瓦尔的《人类简史》,读到浪漫主义与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结合会给世界和每个人生活带来极大改变时感受颇深,犹如在《孤独的狂欢》和《蜂巢思维》中体会到自身对所谓“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是其中之一)的无奈和困惑。以上体悟隐隐约约却又逐渐强烈地提醒自己要去走一条“少数人走的路”,若循迹于舒适圈内熟悉的生活、满足于轻松随性填欲的习惯性选择,那个人内心的纠结痛苦乃至撕裂崩溃可能永远无法避免、理性自觉的目标状态会越来越遥远。
都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个人成长更是真的“逆水行舟”,平淡、逆境、痛苦,人可能会放弃,也可能加速积累、最终具备超越逆境的能力
“举头三尺有神明”,如何时刻保持自省之心?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课题,甚至实践的重要性远高于懂得许多道理。最简单的方法或许是每当自我劝说休息休息舒服一下时就马上警惕、完成目标后才适度放松、总体长期保持较高的刚性和较低的弹性,无休无止的弹性只能带来软弱弯曲的脊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个人维度上、持之以恒最终能带来非常不一样的改变,自己在减肥、跑步、阅读上曾经体会到一些、可以尝试重新找回。
内心的艰难困苦既是生活常态、也是人生必须,在面向现实的行动中成就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时刻自省、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