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冯唐结合自己的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对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做了自我的解读,然后写下了一本书《成事》。书里通过对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管理事情三个方面告诉你如何成事。道理浅显易懂,可是如何实践,还是挺难的一件事。
例如,如何管理自己。他谈到首先要立志。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阳明学规:立志、勤学、改过、择善。首为立志,只有志存高远,才不至于被脚下的沟沟坎坎牵绊。然而如何立志,立什么样的志却不容易找到。医生立志救死扶伤,科学家立志突破创新,演员立志流芳百世,这些都是专业性很强的立志。佛陀立志解救苍生,王阳明立志成为圣人,这些都是很圣洁崇高的志向。那,普通人呢?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才对呢?赚很多的钱?似乎太势利。当很大的官?又太官僚。过平淡的生活?感觉很没有抱负……浑浑噩噩过了三十多年,似乎我还没有找到我的志向,这样又如何成事?虽然不知道志向是什么,但是还好我有给自己做短期规划的习惯。在没有找到宏伟志向前,我也只有朝着规划目标努力前进。所以,坚持读书、健身、早睡的好习惯,戒掉说谎、浮躁、易怒的坏习惯;三年的小升级,五年的小学习,是工作和学习的目标;寻找生活平淡的幸福,坚守家人和孩子的底线,是生活的目标。既然不能造福苍生,也不想成为圣人,就先让自己立个平凡的小目标吧。
管理好自己,还需要客服两种毛病。一种叫做骄,一种叫做惰。
戒骄,首先要会敬。曾经和人讨论过,一个人的骄傲到底是自信还是自卑。我的观点是,既是自信也是自卑。所以戒骄,不光是戒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骄,也要戒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骄。当你职位比别人低时、工资比别人少时、身材脸蛋没有别人好时,不要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卑而故作骄傲。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的不开心和难过往往来自于对比,可是哪有什么完美的人呢?谁的世界不是一地鸡毛,光鲜亮丽背后谁不是千疮百孔。你在羡慕别人时,别人也正在羡慕你。所以,抬头挺胸做人很重要。 当你比别人读的书更多时,当你收到嘉奖时,更要戒骄,毕竟骄兵必败。一个领导曾经分享过左宗棠的一个工作方法,那就是功成名就时要如履薄冰。细细想来,两种骄,我都犯过,曾因为自卑而诋毁,曾因为赞扬而迷失,过后每次想到都感到很羞愧。日后若在遇到,一定要学会运用《逆商》里学到的方法,给自己的大脑安个警报,但凡有人批评或表扬自己,都要响起警铃,告诉自己危险来了!
戒惰,要学会恒。书中对恒的解释更为具体,叫做“耐烦”。要忍耐那些让人烦心的琐事,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想要成事,首先要做事。这个认真理解一下,觉得比敬还难……从性格来说,急躁是我的性格使然,我记得从小学开始,班主任就在我的学期评语里写,……做的很好,但是太过急躁。 急躁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容易粗心犯错,容易口出恶言,还容易好心办坏事。如何耐烦,也许我可以做这么几件事,一是清单化管理工作,做一项打一个√,只有全部都做到了,才能去执行下一步,别给自己偷懒和放空的机会。一是凡事停三秒。这个是参加培训时一个老师说的,他说你要做什么事情或者说什么话之前,先停顿三秒,避免因急躁办错事、说错话。佛家也讲究禁妄言,也就是没想清楚的或者虚假的话不能说。我曾经因为领导批评感到委屈,当场反驳,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昨天同办公室的同事也因被误解而受到批评,但她并没有当场说任何利于自己的话,虽然受了委屈,但长远来看,对她来说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比她大五岁的我,却没有她成熟,惭愧的很。
管理好自己,最高层次便是得道。书中主要讲了要放下对于得失和名声的执着。其实,要放下的起止得失和名声呢?要放下的还有爱欲、执我。偏执令我们昏欲,执我令我么看不清事情本质。可是,谈放下谈何容易啊。书中说要将黄金当瓦砾,川开玩笑的说如果他有一座金矿,那他也能做到把黄金当瓦砾的。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了这件事的难度是比前面哪些都困难的。比起做错事情,口出狂言来说,心存邪念才是最可怕的。佛家讲缘起论,也是想告诉世人,凡事的恶果都是心性所致。我们只有不断鞭策自己坚持正念,当有邪念产生时,要立刻认识到自己有了邪念,然后赶紧停止继续产生邪念,然后用正念去替代它。这就是个不断重复、不断强化的过程,嗯,读书还需学以致用,虽然每天也会不断更正自己的思想,检讨自己的错误,但系统性的观呼吸到现在也没有开始,是时候加强一下了。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既然想成事,那我先立志能够成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