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毒枭》所想到的11

为说服塔利班禁毒,联合国也算下了血本。根据双方在 1997 年 10 月达成的协议,作为禁毒的回报,联合国将向塔利班提供连续十年,总额 2.5 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塔利班有希望从联合国那里得到的还不止是金钱,比这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因此获得更广泛的国际承认。当时,除巴基斯坦、沙特、阿联酋三国外,国际社会都拒绝承认塔利班政权为阿富汗合法政府,并对它实施经济制裁。
然而,作为「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的最大庇护者,塔利班要获取国际承认并不容易。1998 年 8 月,居住在阿富汗的本·拉登策划实施了针对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恐怖袭击,造成 224 人死亡。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塔利班不但拒绝交出本·拉登,还在同年驱逐了境内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此前的禁毒协议也因而破产。

毫无掣肘的塔利班,在毒品生产上变本加厉。1999 年,阿富汗有 91000 公顷土地种植罂粟,并生产了 4600 多吨鸦片,都创下了历年之最。当年,全球鸦片产量因阿富汗而增长了 30%。
但人算不如天算,接下来的 2000 年,阿富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情。河水断流,土地龟裂,全国有三分之二的耕地严重受灾,鸦片生产也受到沉重打击,产量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
比鸦片生产受灾更重的是鸦片价格。由于上一年鸦片生产过剩,当地的鸦片价格已跌落至历史最低的每千克 30 美元,每公顷罂粟田的收益只有去年的一半。

于是,塔利班又想起了跟联合国的协议,这就是文章开头描述的禁毒运动的由来。
但塔利班真能老实禁毒,就为换取联合国的援助救灾吗?
事实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塔利班压根就没考虑什么「替代种植」,他们禁毒,纯为超额达成联合国要求的目标,任何补偿也不给农民。
2001 年,阿富汗旱灾更加恶化,那些原本依赖罂粟的农村连退路都没有,只得出售手头仅有的财产来维持生计。收下毒贩订金去种植罂粟的农户更惨,他们无从交货,也还不上钱,土地、房屋、家畜甚至子女都被夺走抵债。青年劳力则大多失去了在罂粟收割季里流动农业工人的工作,与其他无地农户一道沦为难民,向周边国家逃亡。
////今晚找了个熟悉路的朋友一起骑共享车去了嘉陵江。两年前来过一次,是白天,人不是很多。这次是晚上,7点过后,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江边的人慢慢起来:酒足饭饱后,推开金色玻璃大门从酒店里出来与朋友一起散步的,穿着彩衣聚在大音响周围跳舞的,戴着棒球帽遛狗的……
很热。但也有点吵。一步步走,心情放松了不少,也越来越疲惫。晃晃悠悠地买了些东西,然后骑车回去。
终于能感觉到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