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统计法的挫败与反思
昨夜失眠了,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时间已经快3点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脑还是昏昏沉沉的。我不想起床,注意力转移到了床头的Kindle。我再一次翻到亨利*梭罗所写的《瓦尔登湖》的那一章——独居。我逐字逐句读着这篇文章,仔细推敲字里行间的智慧。梭罗想告诉我什么?我找到的答案是:人并不孤独。大自然就在人的周围,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各种事物存在的踪迹。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就能组成自己的小小世界。作为一个五官健全的人,我并不缺乏欣赏美、感受快乐的能力。然而,我却并没有使用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因为我的信念并不坚定,也并不清晰。我的信念正在遭受考验,头脑中的负面想法也开始蠢蠢欲动。但我并没有退缩,而是从斯多葛哲学中获得力量。翻开爱比克泰德的语录《生活的艺术》,我开始沉下心来阅读这些简短的哲理。我没有什么需要去想的问题,也没有什么需要现在去做的事情。此刻,阅读这些文字便是唯一的事情。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便是自己活着的唯一意义。
我想谈谈我的信念问题。如果要系统地陈述这个问题,我现在是做不到的。这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外。我控制范围之内的事情是找出自己的信念,并了解它的状况。我知道:它现在生病了。我想给它诊断和治疗。我对信念这个词并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我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去了解和分析它。简单的说,信念是我认为这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的行为并没有形成以理性系统为主导的模式,而是很容易就被外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头脑中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驱动。我已经意识到我的理性系统仍然弱于感性系统。从人这个物种本身的属性来看,人的第一反应系统是感性思维,第二反应系统才是理性思考。前者始终发生在后者之前,而且反应速度远快于后者。感性思维不但拥有时间的先后与速度的优势,而且还牢牢控制潜意识的多数席位。在这样的自然特定下,理性思考要想取得主导地位是很困难的,无论是训练的难度,还是持续的日子,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时间统计法的挫败,标志着时间与事件,或者说时间与信念之间目前并没有取得基本的一致。
自2017年推进时间统计法以来,我取得了一些收获与进步,但始终达不到柳比歇夫的那种状态,而且是无法望其项背。我对运用这个方法所需具备的条件缺乏完整的认识。这是导致我无法取得实际进展的重大原因。当然,我也彻底地认识到:我不是他,也无法成为他。我只是我,一个想脱离低级趣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与人生信念的寻路者。2020年下半年后,我就开始放宽对时间统计法的记录精确度,将过去的精准统计变更为宽松的模糊时间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缓解了我对时间的焦虑与执着程度,使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提升做事情的专注度上。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时间统计法只是柳比歇夫高效充实幸福人生的一个表象。格拉宁所写的《奇特的一生》只是把议题选定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这一个方面而已,其他方面的东西并没有论述,因为这本书并不是人物传记。也就是说,我被这本书带进了一个误区:只看到时间统计法的高效,但并没有意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时间统计法,而是柳比歇夫的信念与习惯系统。后者才是内功和根本,时间统计法只是招式和表象罢了。这就好比乔帮主的降龙十八掌,我能打出使用这个技能的全部动作,掌心却始终出不来那条碎石震山的巨龙。内功太弱,内功不稳,招式再好也毫无威力,只是个花架子而已。时间统计法松绑之后,我就开始着手修炼内功。这意味着,我的注意力由时间转移到了事件。随着考试的临近,我干脆暂停了时间统计法的记录,只琢磨如何提高专注力和学习的效率。要想实现后者的突破,我就必须理清自己的人生信念与方向。
翻开《生活的艺术》第10节。标题是:对自己的主要职责要全身贯注。爱比克泰德在正文中解释道:"消遣、娱乐有的是时间和地方,但你绝不应该只顾玩乐而置正事不顾(比方说,看电影,刷豆瓣,闲聊)。如果你在航海,船只会停留在港口,你可以上岸找点吃的和玩的,四处看看。但是、你一定要小心,注意听取船长的呼唤。你的注意力一定要在船上,而不是在岛上。人很容易被日常琐事所吸引而分心。只要船长一招呼,你就必须立马停止娱乐,无论你在做什么,你要赶紧往船的方向跑,而且绝对不能回头"。这段话很好的陈述了信念与目标在人生中的重大意义。具体到我个人的情况,我想代号入座分析一下。标题所言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当前的主要职责不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考上研究生吗?也就是说,我的船长是——考试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标题已经说了——要全神贯注。何谓"全神贯注"?我的理解是——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100%都沉淀在其中,时间已经不存在;在考前的每一天,头脑唯一分析和记忆的事情只有考研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都属于琐事,一律简化或拒绝。在这两个方面中,我需要着重强调时间和专注度的问题。我现在对时间的认识发生了质变。过去,我特别强调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的时间态度,认为处于什么时间段就做什么事。现在,我认为这是一条致命的、错误的认识。因为这直接导致了我的注意力落在了时间上,而不是我所要完成的事情和挑战上。这一套错误的时间观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长期以来,我的大脑始终以作息规律作为逃避做正事的借口,以致我在执行力方面无法坚持到最后一刻,而且,畏难的思维控制了大脑的决策圈,以致我的信念也随之被打压。进入2020年10月份后,时间统计法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我知道,短暂的放弃,是为了日后更长久的坚持。船舶每次只有一艘,船长每次只有一名,我的专注力只属于一事。眼下,这件事是考研。我每天在岛上逗留的时间不能太长,登岛只是为了睡觉和洗澡而已,其他时间都必须在船上。我的船长就是我的信念——我一定要考上研!没有任何借口,没有其他选择,抱着必死之心,绝不回头。
以今天为例,我睡到10点多起床。由于时间认识已经发生质变,我认为时间只是人的主观概念,比方说现在是下午1点13分。这个时间点有什么意义吗?我现在的回答是:毫无意义。8点上班,17点30分下班,这些东西都不过是人为规定。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些人为划定的时间点,而是你今天打算完成哪些事情。这才是大脑唯一要关心的问题。1点13分就一定要睡午觉吗?1点13分不适合写作或学习吗?谁规定了哪个时间点适合做什么或只能做什么吗?上帝规定了吗?大自然规定了吗?没有任何神明或力量规定哪段时间做什么,那段时间不能做什么。所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段,人都能选择做什么事情。忘记时间的存在,听从船长的召唤,一定要把今天、这个星期、这个月、这一年的事情完成。这就是人生的信念。且不说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不能完成,目标再正确、再容易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去关心现在几点几分,我只要关心我还有多少考点没有掌握,今天还有多少任务要完成。手表是不需要戴的,手机也是不需要看的。晚上几点睡觉?这不是我要关心的。我要关心的是我晚上是否睡得踏实。担心考试是否失败的问题是不必要的,因为我所能控制的事情是设法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考试的结果。一天24小时,从起床到睡觉这段时间,根本不必理会时间,16个小时的时间不就为了完成今天的知识点的掌握吗?那些琐事,糟心的事统统滚蛋吧!
船长在召唤我上船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