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楚辞》
夜读《楚辞》 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简体字横排版《楚辞》,在书架上吃了几个月的灰过后终于有人来给它拂去本不应该属于它身上的污垢。

其实拿到这本书内心有些不愿意读的,其原因有二:
一是作为一名中文系且立志要研究古代文学的学生,阅读古代文献还读简体字未免有些难登大雅之堂,让人看了觉得所学甚陋。
二是没有繁体古文,很难从原汁原味的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本义,更何谈在阅读中寻找与作者的共鸣?
但是既已开卷,继续阅读下去也理所应当,毕竟接受的程度还是取决于个人,且并非说繁体竖排就一定有益于个人,基于能力和水平来看,先行阅读此书,读懂原意,也并无不可:于不懂处提笔勾画,以待过后解决,于略懂处则暂时放下,于懂处——唔,那则全无,毕竟如我这般平平无奇的大学生怎敢说自己读懂楚辞呢?只是能够于阅读面有所增加,于学识有所增长罢了。至于专门研究,还未可说。
很好奇那些在网络上指点文字说屈原与楚怀王是某种关系的人背后有多大的学问(也许他们只是一群小学生也不足为怪),仿佛个个都成为了研究屈原的专家,拿着只言片语或是一家之言便奉为金科玉律,自以为发现新大陆,其实不过是猎奇与逆反的心理作祟罢了。
“如果没有阅读过原本书籍或相关研究,请不要对其做出任何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评价。”——一位古代文学老师如是说。这样或许会显得有些冷血和不近人情,好像人成了一个阅读机器,不能带入自己的感性力量,但是我一贯认为做研究就应该如此——虽然我并不是什么研究者。作为读者的角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错,一千个读者自然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切记并非每个哈姆莱特地位都相等。
说回文章本身,虽然离骚一篇还未读完,但是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带给了我很多,接下来只要尽力完成阅读便可。我把它视之为一种功利化的阅读,但它带给我的,却远非阅读其他文学文本带给我虚无缥缈的文学感受和感性认识可比拟。
最后,放一张陪我一起读书的皮卡丘,表示我是躺在床上读书的hhhh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