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提示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10月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9名中毒者至此已全部离世。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有84人中毒,37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因此发布紧急提醒,要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酸汤子到底怎么做的?我有一位东北的朋友介绍,是要将玉米碎洗净,置厨房内阴凉处,用冷水浸泡十数日,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后,用水磨磨成糊状,再用布口袋控去适当的水分,之后取出放在阴凉处或放在室外冷冻,在食用时,锅内放清水烧开,后将成团的汤面放入锅里氽一下,等到表面呈半透明状时捞出,调味食用。

这是一个自然的发酵过程,一般在冬季制作,很少听到中毒事件的发生。但如果是夏秋季节制作这类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目前在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说起酵米面类食品,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和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都属于此类食物,都需要自然发酵的过程。而专家介绍,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最安全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和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事实上,除了此次造成9人死亡的“酸汤子”中毒,不明品种的蘑菇、鲜黄花菜、发芽的土豆、以及生豆角等常见食品,也很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在食用时,一定要做好预防。
(本文提供的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