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母亲的自杀,是我永远难以言说的痛

作者/德国优才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ID: ToGermany)
没有母亲廖月琴,就没有今天的钟南山。
我们大家都很喜欢钟南山院士,而一个人的优秀,一定离不开他的原生家庭。
钟南山父亲钟世藩很伟大,而钟南山说:他更像母亲。 而在看了钟南山母亲廖月琴的故事后,我终于知道,什么真正的名门贵族了! 而这个故事的后面,也有着钟院士一生永远难以言说的痛!

1946年全家福,父亲钟世藩、母亲廖月琴、哥哥钟南山和妹妹钟黔君
1910年,福建厦门鼓浪屿的廖家,二小姐廖月琴出生了。 说起鼓浪屿,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 在并不算大的岛屿上,拥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 在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经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望族之一。 从廖宅的巷子中出来,往右大约30米,一幢红白相间别致的西式别墅映入眼帘,这幢二层别墅就是廖家的祖宅。

廖家在鼓浪屿的祖宅位于漳州路44号和48号,通常这处祖宅被叫做廖家别墅。


生在这样的家庭,廖月琴从小就生活优渥,并且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 而说起廖家,真的是满门英杰啊! 从上面这张家谱里可以看到,仅廖月琴那一辈,廖家大小姐廖素琴(钟南山的姨妈),是上海第一医院营养室主任, 廖素琴的丈夫戴天佑是著名的肺科专家, 他们的儿子,也就是钟南山的表哥戴尅戎,是中国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廖家三公子廖永廉(钟南山的舅舅),是原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博士,厦门第二医院内科主任, 1957年,首先在厦门发现了,福建省第一例钩端螺旋体病。 他的舅妈陈锦彩一辈子古道热肠,鼓浪屿人都称她“廖医生娘”, 鼓浪屿大大小小的公共事务,和邻里红白之事,都有她热心的身影,再加上廖永廉医生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他们夫妇俩一直深受,老鼓浪屿人的称道和感佩。

钟南山院士和舅妈陈锦彩(前)在鼓浪屿


再往旁系说,钟南山的表舅林俊卿是著名声乐家,也是医学博士。 而钟南山的堂祖父爷爷,竟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先生。 林语堂一家
廖家别墅流传更广的一个叫法是“林语堂新娘房”,当年林语堂就是在这里和妻子廖翠凤成婚的。因为林语堂的缘故,廖家别墅也是鼓浪屿一个网红级的去处,经常有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就连一些艺术家也常常以此进行创作。


端庄美丽的廖家姊妹,右为廖月琴

生在这样的家庭,她注定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毓德女中读书,后又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当时唯一的高等护理教育学校), 毕业后,她与钟世藩结缡,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廖月琴与钟世藩结婚照
两人的结婚照,流转着:“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岁月静好。 婚后的她眼神和微笑,更是写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甜蜜与信心。


1936年10月20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了。 他们为孩子取名为:钟南山。 巍巍南山,气势雄浑,果真多年后成国之栋梁。 而就在钟南山出生的第二年,日军开始侵华,中国打响了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而在南京沦陷之前,他们全家就在南京居住。 所以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危险,就是在那个时候,这个世界上差点就没有了钟南山。 轰炸开始后,父母带着襁褓中的钟南山逃离南京城,可是逃出去之后,廖月琴却没有看到儿子。 于是她再次折返回家,在家里终于找到了钟南山。 正是母亲的勇敢,才为我们保住了现在的英雄。 回忆起70多年前的经历,钟南山曾说:“我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妈妈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 听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 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她随随钟世藩,来到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工作,(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那时钟世藩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岭南医学院儿科教授, 她任:光华、柔济护士学校的校长。

前排中间为校长廖月琴
1947年,她前往芝加哥大学学习,钟世藩独自在家带孩子。 那时钟南山10岁,钟黔君5岁,都是捣蛋的年纪。 她寄回照片给自己的世藩,照片上的她穿着自己织的镂花毛衣,笑容热情美丽。 即使暂别,两人依旧,春风亭园,爱意无限。

这张照片的背面是“To my Dearest S.F.!”
新中国成立后,她又担任了:广州市护士学校的校长、中山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的校长。 可以说,她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先行者,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护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53年全家福

钟南山印象中的母亲,是一个跟大家都很合得来的人,非常的宽容,充满了人情味。 特别是对那些有困难的人,她常把家里头的一些衣服都给他们,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同情心和爱心,这给了钟南山小时候很深的记忆。 钟南山回忆说: “无论多么忙碌,母亲从来没有冷落过两兄妹。 仍记得母亲在厨房忙碌时,我们会走到她身后抱住她,脑袋在她温暖的背上来回蹭。” 钟南山印象中的母亲,又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那时候中学毕业的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 那是1955年,有一个同学家里头很困难,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可要去北京上学,连旅费都比较困难, 钟南山回去跟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说: “我们家现在都很困难,你也要准备,你也要花很多钱,后来过了几天以后,她说南山你过来,还是你那个同学,我们这个十块钱给他吧。” 当时的十块钱放到现在是什么概念呢?至少一千块钱了。



所以后来钟南山说过: “这个给我影响很大,就是她待人。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就是从1971年开始,搞这个慢性支气管炎研究,一直到1979年成立了,呼吸疾病研究所一直到现在,总的来说,这个团队还是比较和谐,比较和谐的一个关键就是很宽容。” 钟南山还说过:是母亲发现了他的亮点,教会了他自尊心,让他努力学习,并且为人着想。 可以说,没有母亲廖月琴,就没有今天的钟南山。 1964年,中山医学院组建附属肿瘤医院,廖月琴又调任为肿瘤医院副院长,一力承担起肿瘤医院繁重琐碎的组建工作,可以说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她性情刚毅善良,正直高洁,无论对家人、对学生、对同事、对事业,都抱着无比的温柔和热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优秀的女性,却也没能躲过那场突如其来的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留学背景父母双双成了“走资派”。 “反动学术权威”,一顶顶大帽子扣上来,医学专家的父亲被派去儿科洗奶瓶...... 全家都受到了极大的迫害。 然而,士可杀,不可辱! 1966年7月,因不堪红卫兵与大字报的屈辱,母亲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56岁的生命。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临终前的她,不知该是怎样的纠结与无望! 母亲的离世,成了钟南山一生都难以言说的痛! 时隔多年,谈及这段往事时,钟南山都不禁在感慨: “母亲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 “那天晚上,天空挂着今生最冰凉的月亮,白鹅潭的水浇灭所有爱的花火。 如今,我们都已年逾古稀,但母亲的琴声依然情深悠扬,把我们带往思念的方向。” 伊人消逝,月光黯淡,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用了一生,去爱着母亲廖月琴的父亲钟世藩,将她的骨灰一直存放在卧室里,陪伴了整整12年。 1987年去世时,他最后的遗言是:把自己和她的骨灰混在一起,洒向大海。

1960年最后一张全家福

她是名医、更是慈母,一生低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像喝茶一般,水是沸的,心是静的。 浅斟慢酌,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 只留下,让人感慨不尽的优雅背影。 生活虐得千万遍,依然爱国赤子心! 感谢她树起的家风,感谢她养育出的钟南山。 正如廖氏家训所言: 做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敦伦尽分,慎始慎独。 做事,仁爱利他,吃亏是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020年,廖月琴逝世54周年, 致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