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诗的十种手法(一)″以少总多″法》陈再明20、10、17
作文有作文的作法,作诗也有作诗的作法。作文的作法之一,有“开门見山″法,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作法,因不在本文范围内,所以不谈。而作诗的作法之一,有″以少总多″法,尚有其他许多作法,我们只选出十种作法,这里先从″以少总多″法谈起。
(一) ″以少总多“法
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就是指的是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所言之不足,写之不足,而余味深蕴者。
(1) 举例
白居易的《饯塘潮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说明
白居易牵着马,在岸上缓步踏青游春,悠闲地观赏着湖光山色。一会儿侧耳谛听着树上还有点怯于春寒的飞莺的啼叫声;一会儿转眼张望着衔着春泥的燕孑,来回忙着在居住湖边的人家筑巢;一会儿欣赏着路旁愈开愈多的鲜花;一会儿细看着脚下刚能淹没马蹄的嫩草;逛遍了湖东后,又转向白沙堤,他的身影便消逝在绿杨阴里。
(3)手法
春游的情景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就像看了电影似的。五十六个字,抓住几个典型情景,就能展现如此丰富多彩的″景外之景″,产生了如此情趣横生的″韵外之致″。这正是″以少总多″的作法,所产生的效果。
(本文参考资料:林东海《诗法举隅》)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