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厉害的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停!这篇回答会让你看到问题本质哦!!
厉害的人分析问题时,都有套超牛逼的思维方式,我称之为「黄金思维法」。从锁定问题到解决,环环相扣,当真是快准狠,狂甩普通人200条街……
接下来,请花3分钟,让我带你看大佬思维是如何进行720°旋转跳跃的,绝对让你大呼哇塞~
先放上思维导图~

⭐ 先做个小测试,来看看你是不是隐藏的大佬:
你发现最近家里窗户上总有鸟屎,几乎每天都有,你会怎么办?
A.每天拉上窗帘,眼不见为净,有时间再清理。
B.每天下班后清理,观察「作案鸟」的时间,等它来后吓走它。
C.探查家附近哪儿有鸟窝,想办法将鸟「挪个窝」。
D.仔细观察玻璃,或者回顾家中物体,是不是什么东西引起了鸟的注意。
如果你的选项不是A和B,那么恭喜你,已经初步具备「透过表象观察本质」的思维,只要刻意训练优化,很大可能成为秒杀身边同龄人的存在。
因为选项A-D的思维逻辑是逐步上升的(无明显作为→治标不治本→寻找根本原因),思维境界越高,就越接近事情的真相。
现在回到测试中来,经过观察发现:
原来这只鸟和家里的小猫结下了梁子,非常记仇又不能直接 「打架」的小鸟,于是朝着窗户进行「粪便攻击」……
(这可不是我瞎编的,本案例真实可查,曾上过微博热搜,当时我笑了好久……)

谁能想到,「幕后真凶」竟然是人畜无害的小猫咪呢?
生活中很多问题也是如此,你忙活了半天,发现最后的导火线,竟然是某件丝毫不相关的小事。
所以当厉害的人提出最终解决方案时,才往往令人惊讶又钦佩:他太厉害了吧,这都能想到,思维可以说是超级跳跃了!
但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厉害的人经过「思维方式」的磨炼后,反应比一般人更快罢了。
接下来,我会仔细跟你聊聊,实际面对问题时要怎么思考,才能一步步逼近事件本质,以及如何养成这种思考模式。
只有当你掌握了「思维方式」的原理,才能做到打心眼儿明白如何「解决问题」。

「4大黄金思维法」
能够「一眼抓住要点、分析一针见血」的厉害人物,思考时总绕不开这4个黄金思维方式。
一、建立HEPO思维模型,升级你的大脑配置
划重点!!
请注意,我要献出独家私藏啦!
一套摸爬打滚好几年才逐渐形成的思维模型——HEPO思维模型。
☆ HEPO思维模型:
这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者现象进行展开的思维模型,核心四要素是「史(History)、环(Environment)、人(Person)、物(Object )」,非常适合分析问题原因以及事物的可能性。
History - 历史:和问题或类似问题相关的历史,包括上级范畴和细分下属的历史。
Environment - 环境:是指和问题相关的环境,包括时间、空间、时代大背景,组织/团体小背景等。
Person - 人物:和问题相关的一切主体,包括已出现和潜在相关的主体。
Object - 物体:和问题相关的一切物体,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物体。间接接触是指气味、视觉、听觉、遥控、辐射等,特点是能够对问题产生影响,但无具体接触痕迹或迹象。
不明白的话,来看个例子理清思路,便于理解。比如上文的「小鸟总在我家窗户上大号」事件:

理解了四要素后,咱们就可以进行进阶训练,利用HEPO思维模型分析稍微复杂点的事件啦~
比如:
表妹跟你诉苦,说感觉最近上级总针对她,同事们也有意无意在疏远自己,但自己却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们,请你帮她整理一下思路。
这时候,你就可以运用HEPO思维模型,你会思考得更广、更深、更细、更准确,而这一切思维变化,都进行得很轻松自然。
具体分析看下图 ↓ :

你有没有发现,这张思维导图真的完全打开了思维!
哈哈,所以黛西墙裂建议你——双击屏幕「点个赞」Mark一下啊,真的超实用,不论是分析什么,你都会需要它的~
当你列出所有的问题后,事情瞬间变得清晰,你只需要机械化地沿着线索(问题)探索就行了:实际研究取证——排除错误推测——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真相。
经过一步步分析,发现原来表妹十分毒舌,无意中得罪了上级的心腹,再加上心腹本身家里有些状况,于是毅然辞职回老家。
上级挽留没成功,虽然知道这不是表妹的错,但还是把气撒在了她身上。而同事们都是老人精,注意到风向后默默疏离,避免惹祸上身。

还有一部分人也会提出疑问:这样推测好复杂哦,会不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答案是,有可能。
但是,经过思维模型形成的推测,能使你的分析更加精准,甚至达到一击即中的境界,这难道不是更重要(流弊)的吗?
越是厉害的人物,越明白细节决定成败,所以他们往往喜欢头脑大爆炸,不动声色地将所有细节都在脑子里过一遍,再逐渐简化筛选,得出关键枝干。
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到不知所措,根本无法进行判断时,比如不知道怎么填报高考志愿、进行职业规划等,一定是漏掉了关键的信息。
所以,处在青铜阶段的同学们,请不要怕麻烦怕复杂,这是经验的积累,当你的思维模型逐渐形成,就可以恰当简化排除,直奔要害。
现在,请你拿出纸笔,想一想最近的某个问题,用HEPO思维模型进行分析,列出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吧。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思维也能这么深入全面~

二、结构化思维,让问题变得再清晰一点
这是一种很好用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全面+有序,贯穿全文的中心是「逻辑」,经常用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或某些推测,能够建立系统且全面的信息关系网,便于更好地分析线索。
先看个例子:
你是某培训班的负责人,最近一次考试学生普遍考很差,引起了家长注意,校长询问原因,于是你回答:
可能是受国庆假期影响,学生们的重心还没调整到学习上来;
也可能是考试环境太吵,因为最近隔壁公司在装修;
也有可能是新课程知识点比较难,学生们还没吃透;
也可能是最近调整的上课时间过早,大家不太适应……
这样回答可以吗?
可以,但不是校长最想听的——因为你只罗列原因,并没有进行加工,也没有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之分,显得杂乱无章。
这时候,结构化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把一堆看着很乱的想法,分门别类地收纳好,让它们在框架内各司其职,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或者解决事情。
运用结构化思维之后,你会首先进行归类分析:
①课程方面——新编课程知识点有点难,学生们跟不上。
②学生方面——重心没回到学习上。
③其他原因——隔壁装修,影响考试;上课时间变动,学生不适应。
④教师方面——近期任课老师身体不适,教学质量不高。
之后,经过实际验证,排除掉了第①、④点,所以回答说:
报告校长,这主要是学生本身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的原因:刚刚结束假期,孩子们的心还没收回来,再加上实行新课程表,比之前提前1小时上课,很多同学还不适应。
另外,考试时恰巧隔壁在装修,影响了应试状态,所以最近的测试成绩下滑。
解决问题好比侦探破案,要是缺少全面信息或关键线索,这个案子十有八九会成为悬案。
所以建立信息网,必须记住两个要素:
一是信息全面,尽可能将信息搜集、思维拓展到最大,以防漏掉关键信息;
二是条理清晰,从大范围到小范围逐渐明确细化,最终锁定目标。

三、目标导向思维,斩掉干扰你的妖魔鬼怪
你还记得初中写作文,总被老师批评「你又跑题了」支配的恐惧吗?
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做某件事,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都很容易被「偷走」,等反应过来时,已经偏离轨道一大截了:
说好了控制饮食好好减肥,结果闺蜜/兄弟过生日请吃饭,火锅、炸鸡照吃不误;
本想好好看书,结果查资料的空档,又不知不觉点进了娱乐新闻/淘宝/王者荣耀……
为什么?
外界变量太迷人,直接干扰了你的计划!
所以当「好友请客」、「查资料误入娱乐APP」等妖魔鬼怪冒出来时,你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仔细一想,执行计划的过程是不是超像西天取经,你一路朝着目标前进,但总被妖精(计划外的变量)劫走、骗走、诱惑走。
为了让目标顺利进行,伟大的「BUG修改者」——孙悟空出现了,他一路修修改改,终于把唐僧护送到了佛祖面前。
而目标导向思维,就充当了孙悟空的角色。
从字面意思来看,目标导向思维就是一切事情都以目标为准,当这件事不利于目标,或者无关紧要时,就直接斩断干扰。
厉害的人通常具备这个思维,所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少被带偏带歪,总是围绕着重心目标转,所以目光又快又准。

目标导向思维,具体要怎么做?
遵循下面这2个原则就行啦:
1.时刻回顾进度,砍掉无关紧要的事情。不仅仅是计划,人生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走着走着,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和原有的目标。
曾经我也被五花八门的「妖精们」诱惑,踩过几次雷后,才猛然想起,现在我所做的这些,离我原来的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我强制性要求自己,每隔2周就会梳理当前处境,问自己2个问题:
1)我现在做的,有利于实现计划和目标吗?
2)我现在做的,是当前最重要、最应该做的吗?如果不是,应该是什么?
当我面对这两个问题时,总能及时悬崖勒马,调整计划,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定期进行复盘,把实现目标的过程看做一个整体,确保目标能高度执行。

四、高空思维,让你的认知再高一点
这个思维超级无敌!
当你运用它时,世上的一切都停在地面,你却飞在高空,而且不断升高,永无上限。
为啥古代的帝王将军,都喜欢站在城楼的最高处?
是为了欣赏「朕打下的江山」吗?
不,是因为站的位置越高,越能看清楚局面。
站在地上,能看到小娃娃围着零食转,人们谈论赚了多少钱;
站在阁楼上,能看到闹市中哪儿有人偷鸡,哪儿有人摸狗;
站在城市的最高处,能看到东区着了火,或是西区出了事;
站在国家的最高处,能看到边关局势、国界摩擦,哪个小国蠢蠢欲动,哪个部落安分守己……
你肯定知道,任何问题和变化都不会凭空产生,或一下子就形成,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所以不知道,只是没及时捕捉到而已。
要是运用高空思维,不仅能让你在迹象萌发时就发现端倪,还能让你用更广阔、更高层次的视角去看世界,很多被遮住的事情都露出了原貌。
那么,怎么做到高空思维?
第一,摆脱螺丝钉视角,从整体系统中的最高位置(或高于自身一个阶层的视角)看问题。
社会像个精密复杂的齿轮机关,我们人就构成了各个部分,但不同的是:有人是总开关,有人是发动机,有人是大齿轮……但大多数人只是可被替代的螺丝钉。
当我们处在螺丝钉位置时,只会考虑层级范围内的芝麻小事,根本看不见头顶上的诡谲风云。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视角,通过跨越一个或多个阶层,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具体怎么做?
很简单,先分清你所处的团体的组织结构,比如在学校,就是「学生→老师→年级主任→校长」,而你处在「学生」等级,那么你就思考,假如自己是老师,会希望学生怎么做?
如果不清楚,那就暗中观察老师的行为,留意他的动向。
如果有一天,班上发生了突发事件,你的想法和做法和老师完全一样,甚至你都能提前设想到他的反应,那么恭喜你,可以偷偷晋级,朝着更高的目标奔去了。
当你的思想境界远超过当前位置时,只要你不惹事,那十有八九离晋升不远了。

第二,用运营的思维主动分析身边的事物。
曾经有篇名为《如何用运营思维找男朋友》的文章,刷遍运营人士的朋友圈,说的就是如何用运营者的思维,一步步剥茧抽丝,锁定目标男朋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本回答后,找度娘搜搜这篇文章哦,蛮有意思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运营者的视角呢?
说白了,就是策划者,创作者,执行者,是上帝般的存在(虽然没人真能做到)。
就算一只玩具小老鼠,不同的视角,也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小朋友(消费者):小老鼠好可爱,还会跑,真好玩。
——关注的是事物的外在和功能,通常不会发现问题。
妈妈(消费者):这小老鼠尾巴有些尖,会不会伤到宝宝?
——关注的是事物的利弊和可能发生的危险。
运营/策划者:产品定价有点高,要么提升性能,改善外观形象、功能、色彩搭配等,要么调整售价,看看原材料搭配有没有更低成本的,有没有更优惠的厂家,制作过程能不能更优化……
——关注的是产品本身,及其所处的行业系统的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发现了吗,小朋友眼中新奇又好玩的「新朋友」,对运营者而言,只是有瑕疵的机械产品。
这时候,运营者就像站在局外的上帝,知晓从低到高所有人的喜好,甚至能预测他们的反应,并提前准备好方案。
怎么做到这个视角呢?
我只简单提2点来抛砖引玉,欢迎专业的运营大佬评论区补充~
1.多看书,多经历,多学习,积累人生经验。这一点在上文中提到过,真的很重要,是提升认知、能力的必要途径。
2.运用「假如我是大boss,我会……」模式,尝试洞悉事物最原始的原理。
比如,假如我是玩具厂商,我会推出什么玩具?假如我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我会怎么设置剧情?
这时,先把已选定的目标(比如,今年大火的老鼠玩具、某部言情小说)放在一边,只单纯地从自己的思维出发,创作一个玩具设想,或小说类型设想。
然后,再将自己的设想和目标进行对照,思考其中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差异,直到消除所有差异,自己的设想和目标所差无几,这时,你的思维很可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最后,总结一下:
本文介绍了4大黄金思维法,分别是结构化思维、HEPO思维模型、目标导向思维和高空思维:
1)HEPO思维模型:针对某一问题或者现象进行展开,建立全面又系统的信息关系网。核心四要素:「H-历史、E-环境、P-人物、O-物体」。
2)结构化思维:把一堆看着很乱的想法,分门别类地收纳好,让它们在框架内各司其职,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或者解决事情。
3)目标导向思维:就是一切事情都以目标为准,当这件事不利于目标,或者无关紧要时,就直接斩断干扰。
4)高空思维: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在迹象萌发时就发现端倪,让你用更广阔、更高层次的视角去看世界。
最后,希望如此优秀的你,能够不断学习和精进,早日成为大家眼中「厉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