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运动会应酬诗词二首
学校开运动会,要求每人准备三篇加油稿。
加油稿这玩意儿历史悠久,从小学开始年年写。搜肠刮肚,写掉了整个学生生涯的全部运动词汇;举笔维艰,耗费了学生时代的全部运动热情。极难推陈出新。
照实写来,基本上就是“运动场上的健儿英姿飒爽”“观众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之类的陈词滥调。这样的稿件念出来,人们不但不会用心去听,甚至还觉得吵。想到最后会沦为起不到丝毫作用的形式主义牺牲品,我自是不想去写的。
然而又要交,还要求100字以上。于是整了一首诗和一首词,权当是应酬。相较于要求而言,严重偷工减料,倒也符合我的个人风格。
我的诗词,大都不符合平仄。我想,现代人仿写古代人的作品,最好要在其中蕴含些自己的时代感,以方便后世认定其为某代人伪作为佳。唐诗有唐诗的格,宋词有宋词的律,我的篇篇“伪作”亦要有我的神韵。
《研军行》,寄望研究生院能一击荡平敌手,算是篇叫阵的檄文。仿得是《从军行》,难免带些嚣张,不过,比赛就是该有出去打仗的气势。
《破阵子·沙场读研》,描写了一下臆想中的赛场激烈战况。你比你的赛,我读我的书,还不影响我在书桌前为诸位健儿加油,一举多得,搞起。
虽然,但是,估计这两篇都不会被选中念出来,未免可惜,便记于此处罢。
《研军行》
赛上风尘暗心神,研究生院出辕门。
身侧宝刀敛寒光,战鼓声中敌不存。
龙腾飞笔绝妇仁,阵前岂能无檄文?
请君戮力田径场,冠军杯篆同心痕。
《破阵子·沙场读研》
甫入校园读研,此刻沙场争先。肉山人海成一线,屏息凝神听硝烟,几曾识疯癫?
一旦同学蓄势,必然有我诗篇。静似三九冰未解,动如流星离弦箭,屠龙且倚天!
以上伪作所仿原作如下:
原诗《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原词《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