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日记 01
不知道朋友圈和微博哪里不对,对“日记”两个字总是提不起劲。但又觉得最近是近年来难得是让我觉得充满“梦幻意味”的一段时光——其实就是突然空降了四个月的沪漂,不记录有些对不起自己。
平心而论,当初“北漂”的时候太穷,又被某些现下看来真是全无意义的情绪牵绊,总觉得多少浪费了难得的三年。(所以说,情情爱爱什么的,误事!)
——
难得有机会在另一个“有点东西”的城市里体验生活。置身其中近一个月了,想想还是觉得很珍贵。去年旅游时在溜达在墨大校园里,无意识一个念头削弱了我好多对未知未来的惶恐:退休后出国留个学吧。
我真的是对陌生世界既害怕又好奇。去之前愁肠百转,去之后浪天浪地(不是)。出发前一天走在家门口的路上,突然悲从中来——

哈哈哈哈时隔一个月就感受到了羞耻。但,那是必然会产生的不安。毕竟我就是这么个人。
——
每天都在工作状态和私人状态间切换。我一直觉得工作状态时的我很“营业”,努力热情努力圆融,努力不尖锐,努力世故与城府。不知道别人观感如何,我有时候自己很烦自己。但也知其实是因为怂,我不敢拿自己的不加修饰(武装)的真实跟这个世界硬碰硬。比如有情绪的时候也尽量没脾气。比如倦怠的时候也不敢放弃。以一腔“应该”推着自己奋勇向前。
有时候我开玩笑说,好多事我事后才知道原来是可以拒绝的啊。当然,事情已经过了,多点担子只要没压垮我,就未必是坏事。但你看,我现在还拿这套思路在说服我自己。其实当初我直觉是不适的,但还是咬咬牙接受,然后经过漫长的自我消化,甚至是拿生命的温度去磋磨掉这件事对我而言的尖锐。我不知道我当初如果拒绝了,现在的自己会不会换个样子,更轻松?更快乐?更柔软?……还是更失落空虚?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了。
下班之后我就不想营业了。意思就是不想合群。多少年了大家都形容我是个文艺的人,“文艺”这个词这些年起起落落现在甚至都没人评价了,而我的文艺这些年躲躲藏藏好多新认识的人也没发现。但“文艺”,不管这个词本身如何,我所理解的是它代表着一类更注重主观感受的知觉。很难言喻,但我其实还是那样的人,只是再用十年前的词汇评价,也觉得怪怪的。我很难跟同事们畅谈家长里短,没法在她们聊伴侣聊儿女的时候插上嘴,甚至她们聊父母的时候,我也变得没话讲了。这个年纪喂,谁要跟你谈风花雪月。所以我最向往的,却是身边人群最陌生的。
——
话题回归到上海。
我自我评价是“难得的勤奋”。比起在杭州时下班回家能躺平就不坐着的颓丧,我天天想着能去哪儿逛逛。双休日有限,下班后也不错啊。毕竟天时地利,咸鱼半年的我,可以不用加班。对事业有什么影响我已经不打算思考了,停滞半年又怎样。这样的咸鱼生活我日后大概再也没有了。
我搜索能呈现上海在我脑海里幻境图景的去处。
“下班后”是个好时机。去程夕阳余晖挽留住天光,明明朗朗的,归来头顶墨色一片霓灯四起。好像一晃神须臾就是一天。还能自我安慰:今天我又运动了。(算了吧你)
所以打算写一写。
让文字替我记得我曾经充实。愉悦。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