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吉古根海姆:“我就是一座美术馆”
本文为本人原创,首发于头条号 真知社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1942年,地址是在美国纽约。当时这群来自欧洲的流亡艺术家们能够集中在一起,完全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被收集到了照片中的地点——纽约第57大道30号当代艺术画廊。
因为照片中的这个女人(最上排左二),佩吉·古根海姆,这些欧洲现代艺术作品才避免了被纳粹销毁的命运。

佩吉·古根海姆,被誉为20世纪最有远见的收藏家之一。
她确实是一个富三代,祖父梅耶·古根海姆是美国的冶金大王,1918年的时候家族财富排名全美第二。但她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钱。因为光是她的父亲那一辈就有八个兄弟外加三姐妹,而她的父亲是个败家子儿。不过倒是一个讲究荣誉的败家子儿,泰坦尼克号沉的时候他就在船上,本来有机会逃生,但他坚持要把救生艇的位置让给女士们。那时候佩吉13岁,父亲没有给她留下多少遗产,倒是过了几年祖父去世的时候分到了一份,对于富三代来说并不算多的遗产。
拿到祖父的遗产之后,佩吉先是在美国本土旅行了一圈,然后去了欧洲。她在欧洲结识众多现代艺术家,有当时出名了的,更多的是没出名的。
重要的是佩吉在1921年就认识了杜尚(Marcel Duchamp),随后两人成为好友,通过杜尚,佩吉获得了对现代艺术的超前远见。
“我今天所懂得的关于现代艺术的一切都是杜尚教给我的,他是我最好的、最重要的老师。”

佩吉在欧洲结识的也不止是画家和雕塑家,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也都认识,她还跟詹姆斯·乔伊斯一家一起吃饭,和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谈过恋爱,先锋摄影大师曼·雷(Man Ray)也曾为她拍照。她在回忆录中说自己有过400多位情人,两个前夫(作家Laurence Vail和画家Max Ernst),还说自己无法抗拒有艺术激情的男人。

1938年,法西斯在欧洲甚嚣尘上,佩吉却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画廊——“Guggenheim Jeune”。
佩吉关注的现代艺术对纳粹分子来说是“堕落艺术”(元首只赞成新古典主义),这些艺术品如果落入纳粹手中一定会被销毁,比如克里姆特的作品。二战打响之后,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们人身安全也堪忧,所以不得不甩卖作品尽快跑路。在这种情况下,佩吉以每天一幅的速度疯狂扫货,每件作品的收购价绝不超过10000美元,有些甚至低于1000美元。
纳粹横扫欧洲的时候佩吉曾试图把这些作品转移到伦敦Tate Gallery(泰特美术馆的前身),被拒绝。理由是:它们不是艺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此时的佩吉已经比主流收藏界更有远见。
1941年,在友人的帮助下,佩吉用假名将这批艺术品以床单、毛毯、厨具的名义通过货船运往了纽约。而她本人在纳粹入侵巴黎的48小时内,从法国南部成功逃离。
对了,佩吉是一个犹太人,她落到纳粹手中的话会被送进集中营的。

1942年,佩吉在纽约创立了“本世纪艺术”画廊( 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 )。在四间展厅里,有三个展厅分别展示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留下一间用来做商业画廊。
画廊办得很成功,更重要的是,她还一手发掘了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当时波洛克只是一个落魄的杂工,他的画一文不值。佩吉却和波洛克签订合同,为他办画展,每月为他提供固定收入换取了他的大量作品,后来,波洛克随便一幅画拍卖价都过亿(美元)。

二战结束后,佩吉回到了欧洲。1948年,第24届威尼斯双年展把一整座宫殿交给佩吉,佩吉在那里展示了她的收藏,展览非常成功。展览之后,佩吉买下了威尼斯运河边一座18世纪的宫殿Palais Venier di Leoni,把自己的藏品放了进去,时不时在自家府邸里办展览。到1951年,干脆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了。
藏品包括毕加索、杜尚、达利、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米罗、玛格利特、波洛克、罗斯科、夏加尔、克利、恩斯特、亨利·摩尔、布朗库西、贾科梅蒂等……百余位艺术家的326件一流作品,几乎全面覆盖20世纪欧洲和美国的每个重要流派。

1969年,佩吉收到叔叔索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的邀请,到他建立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去展览她的收藏。佩吉要求 “必须展出威尼斯收藏的全部作品,不得做任何增补或调整”,对方也答应了。这次合作非常成功,后来佩吉同意自己死后将这些收藏赠与古根海姆基金会,条件是收藏作品必须仍然保留在威尼斯。

晚年的佩吉定居在威尼斯,不再收购作品,每晚乘着自己的私人刚朵拉,在威尼斯的河道中转圈圈。

佩吉·古根海姆在1979年去世,就葬在威尼斯。
她说:
“我是助产士的角色。” “我对人生的失望太多了,生活中充满悲伤。” “艺术让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