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重庆
在我既定的行程里,重庆不是一个必经的城市,如果是,那我这十年的往返必有一次是在这里停留的。但这次,我把它定为返程中的一个停留点,在这个姗姗来迟的夏天。
1,重庆森林
以前看《重庆森林》这部片子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片名,当然,现在也不明白。但当我到了这座以山城闻名的城市时,我似乎有点明白,重庆森林的意思。
不过,我首先感受到的却是重庆的聒噪。
我在机场的接机大厅里等来接我的宇凌,周遭全是沸腾的人声——和着这迟迟到来的燥热而又闷湿的夏季,刚刚离开凉爽的昆明的我极不适应。我不断地给正在路上的宇凌打电话,希望着离开人来人往的机场,情况估计会好一些,但事实上,这炒和潮是我对重庆始终的印象。
连同宇凌的同事,我们一行五个人挤进了空间狭小的车厢里,我们在嗡嗡的行车声中兴奋的交谈,一路上,道路两旁尽是森林般拥挤着的城市水泥建筑。车窗外不断闪过政府给这座城市的五个定义: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还没来得及了解这座城市的我,对于森林重庆倒是有了认同,当然,只是这“森林”的定语有些歧义罢了。
在三峡广场附近下了车,原本象是在水泥森林穿行的我们像是一头扎成了水泥森林的深入,举头,高耸的现代建筑密密扎扎地包围着城市里有限的平地,人在其间行走,头顶的一线天空狭窄而又局促。宇凌安慰我说,习惯就好了。一年前,她离开北京来重庆工作,她说,半年后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连同这令人局促的城市格局。
宇凌带我去吃晚饭,她说,是同事新近推荐的最好吃的冷锅鱼。出租车好心地把我们放到饭店的马路对面,结果,隔着嗡嗡爬坡的车流和漫长的隔离带,我们闻着冷锅鱼的香辣味,足足走了五分钟才走到了饭店里面。
饭店一如外面的马路——吵闹而又燥热,虽然,过了晚饭时间的饭店里面已经极少食客。我们吃着香辣的冷锅鱼,喝着啤酒,我再次表达了对这座城市过分喧闹的厌烦。“习惯就好了。”宇凌依然耐心地说,因为她的确习惯了这座城市的这份热闹、这份湿润,连同这份北京没有的局促。
回到宾馆,窗外是入夜的三峡广场商业建筑上闪烁的霓虹灯广告和灯光下衣着时髦的年轻人,他们三五成群地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大声地毫无顾及地说谈。宇凌交待我说,这座城市的污染太严重,所以晚上一定要关上窗户,打开空调。
开着空调的房间,尽是空调发动机低低地运转声。至到我离开这座城市,我才逃离了这种令人无法安静的喧闹——是山城地势不断高低变化使得车辆总处于爬坡而不停地轰鸣,是城市码头文化基因里特有的噪动,是湿热的地理环境而嗜辣的人群的火爆性情。
2,美女重庆
每座城市都有被广为认知的符号,比如昆明的鲜花、广州的美食,重庆的美女。
到解放碑打望美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几乎都是中国男人最向往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所以有人发出感叹——到了重庆才后悔自己结婚太早。找时间去了解放碑,可是并没有看到如云的美女。
如今,美女似乎已经没有地域的区别了,高挑的身材、白晰的皮肤、高鼻杏眼。。。。。。这些作为美女的特征与元素已无需地理环境的特别眷顾,人工改造也可以让美女的美天衣无缝。加之,解放碑广场上一幢幢高楼更能让人混淆地理的分别,连高楼上的广告也与北京、上海,甚至纽约、米兰没有太多的分别。
也许,是我眼拙,重庆美女依然还是很多人对重庆的符号化的记忆。刚刚回到北京,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问我有没有看到重庆美女。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复。
3,沙坪公园
如果不是因为年前在网上看到全国仅存的“红卫兵墓园”的消息,我大概也不会刻意去一趟沙坪公园。
从三峡广场出发,一路问着寻到了沙坪公园。这座已经开放为市场公园的场所,在这个周日的上午早已人声鼎沸。除了周末游园的一家三口、舞剑健身的老人、和着音乐跳舞的男女老少,还不断有各类群众自发的城市歌唱队此起自伏的歌声。
从网上看到的图片资料,凄草青青人迹罕至的墓群似乎并不能与这里有半点的关联,那些年轻的生命原本该是静卧于一片静寂之所才是。在一位长者的指点下,循着公园一处僻静的石阶而上,终于在一片香樟树和藤蔓缠绕的围墙里隐约看到一些高高低低的墓碑。
铁门和铁锁将那一百多座墓碑与数步之遥的欢快隔绝开来,时空也在这里悄然地完成了交接,只有看着碑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字样时,那个狂热、疯狂,但年轻的世界才显出了它令人心碎的疼惜。
虽然,墓园里挂着“禁止拍摄”的警示牌,但我还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字迹已然模糊的碑文和名字。按下快门的时候,我听到口音浓重的重庆话:这些死了的好化不着哦。是啊,相对于那个近乎疯狂的时代来说,当下的生活是多么的物质富足、快乐无限,而这些年轻的生命再也无法享受到这一切了。
离开那一片墓地,公园里还散落着不少带有异域特色的坟墓。也许是坟墓建筑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我几乎是用欣赏的眼光在看那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坟墓,仿佛它们并不意味着死亡,而只是一个国家的建筑文化的具象化的体现罢了。虽然,里面躺着的肯定也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再远处是曾被写进中学课本的歌乐山,从那里我们知道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某个瞬间。
附:
永别了,墓地
顾城
在重庆,在和歌乐山烈士陵园遥遥相望的沙坪坝公园里,在荒草和杂木中,有一片红卫兵之墓。没有人迹,偶然到来的我和我的诗,又该说些什么……
一、模糊的小路,使我来到你们中间
模糊的小路
使我来到
你们中间
像一缕被遗漏的阳光
和高大的草
和矮小的树
站在一起
我不代表历史
不代表那最高处
发出的声音
我来了
只因为我的年龄
你们交错地
倒在地下
含着愉快的泪水
握着想象的枪
你们的手指
依然洁净
只翻开过课本
和英雄故事
也许出于一个
共同的习惯
在最后一页
你们画下了自己
现在我的心页中
再没有描摹
它反潮了
被叶尖上
蓝色的露水所打湿
在展开时
我不能用钢笔
我不能用毛笔
我只能用生命里
最柔软的呼吸
画下一片
值得猜测的痕迹
二、歌乐山的云很凉
歌乐山的云
很凉
像一只只失血的手
伸向墓地
在火和熔铅中
沉默的父母
就这样
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他们留下的口号
你们并没有忘
也许正是这声音
唤来了死亡
你们把同一信念
注入最后的呼吸
你们相距不远
一边仍是鲜花
是活泼的星期日
是少先队员
一边却是鬼针草
蚂蚁和蜥蜴
你们都很年轻
头发乌黑
死亡的冥夜
使单纯永恒
我希望
是红领巾
是刚刚悬挂的果实
也希望是你们
是新房的照片
在幸福的一刹那
永远停顿
但我却活着
在引力中思想
像一只小船
渐渐靠向
黄昏的河岸
三、我没有哥哥,但相信……
我没有哥哥
但相信你是
我的哥哥
在蝉声飘荡的
沙堆上
你送给我一只
泥坦克
一架纸飞机
你教我把字
巧妙地连在一起
你是巨人
虽然才上六年级
我有姐姐
但相信你仍是
我的姐姐
在浅绿的晨光中
你微微一转
便高高跳起
似乎彩色的皮筋
把你弹上天空
它绷得太紧
因为还有两根
缠绕着
我松松的袜子
而他呢?
他是谁?
撕下了芦花雀
带金扣的翅膀
细小的血滴撒了一地
把药棉和火焰
缠上天牛的触角
让它摇摇晃晃地
爬上窗台
偿还吞食木屑的罪过
他是谁?
我不认识
四、你们在高山中生活
你们在高山中生活
在墙中生活
每天走必须的路
从没有见过海洋
你们不知道爱
不知道另一片大陆
只知道
在缄默的雾中
浮动着“罪恶”
为此,每张课桌中央
都有一道
粉笔画出的界河
你们走着
笑着
藏起异常闪动的感觉
像用树影
涂去月光的色泽
在法典中
只有无情和憎恨
才像礼花般光彩
于是,在一天早晨
你们用糙树叶
擦亮了
皮带的铜扣,走了
谁都知道
是太阳把你们
领走的
乘着几只进行曲
去寻找天国
后来,在半路上
你们累了
被一张床绊倒
床头镶着弹洞和星星
你们好像
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
五、不要追问太阳
不要追问太阳
它无法对昨天负责
昨天属于
另一颗恒星
它已在
可怕的热望中烧尽
如今神殿上
只有精选的盆花
和一片寂静
静穆得
像白冰山
在暖流中航行
什么时候,闹市
同修复的旋椅
又开始转动
载着舞蹈的和
沉默的青年
载着缺牙的幼儿
和老人
也许总有一些生命
注定要被
世界抖落
就像白额雁
每天留在营地的羽毛
橘红的,淡青的
甘甜和苦涩的
灯,亮了
在饱含水分的暮色里
时间恢复了生机
回家吧
去复写生活
我还没忘
小心地绕过墓台边
它将在这里等待
离去的幼鸟归来
六、是的,我也走了
是的,我也走了
向着另一个世界
迈过你们的手
虽然有落叶
有冬天的薄雪
我却依然走着
身边是岩石,黑森林
和点心一样
精美的小镇
我是去爱
去寻求相近的灵魂
因为我的年龄
我深信
你们是幸福的
因为大地不会流动
那骄傲的微笑
不会从红粘土中
浮起,从而消散
十一月的雾雨
在渗透时
也会滤去
生命的疑惑
永恒的梦
比生活更纯
我离开了墓地
只留下,夜和
失明的野藤
还在那里摸索着
碑上的字迹
摸索着你们的
你们的一生
远了,更远了,墓地
愿你们安息
愿那模糊的小路
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
悄悄擦去
1979年、4月
1,重庆森林
以前看《重庆森林》这部片子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片名,当然,现在也不明白。但当我到了这座以山城闻名的城市时,我似乎有点明白,重庆森林的意思。
不过,我首先感受到的却是重庆的聒噪。
我在机场的接机大厅里等来接我的宇凌,周遭全是沸腾的人声——和着这迟迟到来的燥热而又闷湿的夏季,刚刚离开凉爽的昆明的我极不适应。我不断地给正在路上的宇凌打电话,希望着离开人来人往的机场,情况估计会好一些,但事实上,这炒和潮是我对重庆始终的印象。
连同宇凌的同事,我们一行五个人挤进了空间狭小的车厢里,我们在嗡嗡的行车声中兴奋的交谈,一路上,道路两旁尽是森林般拥挤着的城市水泥建筑。车窗外不断闪过政府给这座城市的五个定义: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还没来得及了解这座城市的我,对于森林重庆倒是有了认同,当然,只是这“森林”的定语有些歧义罢了。
在三峡广场附近下了车,原本象是在水泥森林穿行的我们像是一头扎成了水泥森林的深入,举头,高耸的现代建筑密密扎扎地包围着城市里有限的平地,人在其间行走,头顶的一线天空狭窄而又局促。宇凌安慰我说,习惯就好了。一年前,她离开北京来重庆工作,她说,半年后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连同这令人局促的城市格局。
宇凌带我去吃晚饭,她说,是同事新近推荐的最好吃的冷锅鱼。出租车好心地把我们放到饭店的马路对面,结果,隔着嗡嗡爬坡的车流和漫长的隔离带,我们闻着冷锅鱼的香辣味,足足走了五分钟才走到了饭店里面。
饭店一如外面的马路——吵闹而又燥热,虽然,过了晚饭时间的饭店里面已经极少食客。我们吃着香辣的冷锅鱼,喝着啤酒,我再次表达了对这座城市过分喧闹的厌烦。“习惯就好了。”宇凌依然耐心地说,因为她的确习惯了这座城市的这份热闹、这份湿润,连同这份北京没有的局促。
回到宾馆,窗外是入夜的三峡广场商业建筑上闪烁的霓虹灯广告和灯光下衣着时髦的年轻人,他们三五成群地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大声地毫无顾及地说谈。宇凌交待我说,这座城市的污染太严重,所以晚上一定要关上窗户,打开空调。
开着空调的房间,尽是空调发动机低低地运转声。至到我离开这座城市,我才逃离了这种令人无法安静的喧闹——是山城地势不断高低变化使得车辆总处于爬坡而不停地轰鸣,是城市码头文化基因里特有的噪动,是湿热的地理环境而嗜辣的人群的火爆性情。
2,美女重庆
每座城市都有被广为认知的符号,比如昆明的鲜花、广州的美食,重庆的美女。
到解放碑打望美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几乎都是中国男人最向往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所以有人发出感叹——到了重庆才后悔自己结婚太早。找时间去了解放碑,可是并没有看到如云的美女。
如今,美女似乎已经没有地域的区别了,高挑的身材、白晰的皮肤、高鼻杏眼。。。。。。这些作为美女的特征与元素已无需地理环境的特别眷顾,人工改造也可以让美女的美天衣无缝。加之,解放碑广场上一幢幢高楼更能让人混淆地理的分别,连高楼上的广告也与北京、上海,甚至纽约、米兰没有太多的分别。
也许,是我眼拙,重庆美女依然还是很多人对重庆的符号化的记忆。刚刚回到北京,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问我有没有看到重庆美女。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复。
3,沙坪公园
如果不是因为年前在网上看到全国仅存的“红卫兵墓园”的消息,我大概也不会刻意去一趟沙坪公园。
从三峡广场出发,一路问着寻到了沙坪公园。这座已经开放为市场公园的场所,在这个周日的上午早已人声鼎沸。除了周末游园的一家三口、舞剑健身的老人、和着音乐跳舞的男女老少,还不断有各类群众自发的城市歌唱队此起自伏的歌声。
从网上看到的图片资料,凄草青青人迹罕至的墓群似乎并不能与这里有半点的关联,那些年轻的生命原本该是静卧于一片静寂之所才是。在一位长者的指点下,循着公园一处僻静的石阶而上,终于在一片香樟树和藤蔓缠绕的围墙里隐约看到一些高高低低的墓碑。
铁门和铁锁将那一百多座墓碑与数步之遥的欢快隔绝开来,时空也在这里悄然地完成了交接,只有看着碑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字样时,那个狂热、疯狂,但年轻的世界才显出了它令人心碎的疼惜。
虽然,墓园里挂着“禁止拍摄”的警示牌,但我还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字迹已然模糊的碑文和名字。按下快门的时候,我听到口音浓重的重庆话:这些死了的好化不着哦。是啊,相对于那个近乎疯狂的时代来说,当下的生活是多么的物质富足、快乐无限,而这些年轻的生命再也无法享受到这一切了。
离开那一片墓地,公园里还散落着不少带有异域特色的坟墓。也许是坟墓建筑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我几乎是用欣赏的眼光在看那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坟墓,仿佛它们并不意味着死亡,而只是一个国家的建筑文化的具象化的体现罢了。虽然,里面躺着的肯定也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再远处是曾被写进中学课本的歌乐山,从那里我们知道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某个瞬间。
附:
永别了,墓地
顾城
在重庆,在和歌乐山烈士陵园遥遥相望的沙坪坝公园里,在荒草和杂木中,有一片红卫兵之墓。没有人迹,偶然到来的我和我的诗,又该说些什么……
一、模糊的小路,使我来到你们中间
模糊的小路
使我来到
你们中间
像一缕被遗漏的阳光
和高大的草
和矮小的树
站在一起
我不代表历史
不代表那最高处
发出的声音
我来了
只因为我的年龄
你们交错地
倒在地下
含着愉快的泪水
握着想象的枪
你们的手指
依然洁净
只翻开过课本
和英雄故事
也许出于一个
共同的习惯
在最后一页
你们画下了自己
现在我的心页中
再没有描摹
它反潮了
被叶尖上
蓝色的露水所打湿
在展开时
我不能用钢笔
我不能用毛笔
我只能用生命里
最柔软的呼吸
画下一片
值得猜测的痕迹
二、歌乐山的云很凉
歌乐山的云
很凉
像一只只失血的手
伸向墓地
在火和熔铅中
沉默的父母
就这样
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他们留下的口号
你们并没有忘
也许正是这声音
唤来了死亡
你们把同一信念
注入最后的呼吸
你们相距不远
一边仍是鲜花
是活泼的星期日
是少先队员
一边却是鬼针草
蚂蚁和蜥蜴
你们都很年轻
头发乌黑
死亡的冥夜
使单纯永恒
我希望
是红领巾
是刚刚悬挂的果实
也希望是你们
是新房的照片
在幸福的一刹那
永远停顿
但我却活着
在引力中思想
像一只小船
渐渐靠向
黄昏的河岸
三、我没有哥哥,但相信……
我没有哥哥
但相信你是
我的哥哥
在蝉声飘荡的
沙堆上
你送给我一只
泥坦克
一架纸飞机
你教我把字
巧妙地连在一起
你是巨人
虽然才上六年级
我有姐姐
但相信你仍是
我的姐姐
在浅绿的晨光中
你微微一转
便高高跳起
似乎彩色的皮筋
把你弹上天空
它绷得太紧
因为还有两根
缠绕着
我松松的袜子
而他呢?
他是谁?
撕下了芦花雀
带金扣的翅膀
细小的血滴撒了一地
把药棉和火焰
缠上天牛的触角
让它摇摇晃晃地
爬上窗台
偿还吞食木屑的罪过
他是谁?
我不认识
四、你们在高山中生活
你们在高山中生活
在墙中生活
每天走必须的路
从没有见过海洋
你们不知道爱
不知道另一片大陆
只知道
在缄默的雾中
浮动着“罪恶”
为此,每张课桌中央
都有一道
粉笔画出的界河
你们走着
笑着
藏起异常闪动的感觉
像用树影
涂去月光的色泽
在法典中
只有无情和憎恨
才像礼花般光彩
于是,在一天早晨
你们用糙树叶
擦亮了
皮带的铜扣,走了
谁都知道
是太阳把你们
领走的
乘着几只进行曲
去寻找天国
后来,在半路上
你们累了
被一张床绊倒
床头镶着弹洞和星星
你们好像
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
五、不要追问太阳
不要追问太阳
它无法对昨天负责
昨天属于
另一颗恒星
它已在
可怕的热望中烧尽
如今神殿上
只有精选的盆花
和一片寂静
静穆得
像白冰山
在暖流中航行
什么时候,闹市
同修复的旋椅
又开始转动
载着舞蹈的和
沉默的青年
载着缺牙的幼儿
和老人
也许总有一些生命
注定要被
世界抖落
就像白额雁
每天留在营地的羽毛
橘红的,淡青的
甘甜和苦涩的
灯,亮了
在饱含水分的暮色里
时间恢复了生机
回家吧
去复写生活
我还没忘
小心地绕过墓台边
它将在这里等待
离去的幼鸟归来
六、是的,我也走了
是的,我也走了
向着另一个世界
迈过你们的手
虽然有落叶
有冬天的薄雪
我却依然走着
身边是岩石,黑森林
和点心一样
精美的小镇
我是去爱
去寻求相近的灵魂
因为我的年龄
我深信
你们是幸福的
因为大地不会流动
那骄傲的微笑
不会从红粘土中
浮起,从而消散
十一月的雾雨
在渗透时
也会滤去
生命的疑惑
永恒的梦
比生活更纯
我离开了墓地
只留下,夜和
失明的野藤
还在那里摸索着
碑上的字迹
摸索着你们的
你们的一生
远了,更远了,墓地
愿你们安息
愿那模糊的小路
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
悄悄擦去
197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