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烤吐司

个人公号「一页」ID: pagereading
回国半年多时间,历经了春天和夏天,秋意正浓之时,我竟开始想念南洋突如其来的热带雨,那红树林里吹来的海风,还有那浓郁的南洋味道了。
回味起来,我最想吃的,还数咖椰吐司配黑咖啡。

“吐司”即Toast的音译,是殖民地时期流行于新马一带的方形面包,吐司切片后易于加工,一分钟就能烤脆,深受民众欢迎。吐司配咖啡之于南洋,如豆浆配油条之于中国。
好友B去年到新加坡旅游,一上车就开始打听我在地生活的各种细节,诸如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用刀叉还是筷子之类的问题。当得知早餐只是两片咖椰吐司的时候,他那同情的目光,像手电筒一般照亮了我的额头——比起南京小巷里的包子花卷、鸡蛋灌饼、粢饭油条和锅贴生煎,用两片面包过早,的确有点寒碜,更不用说热腾腾的小馄饨和油汪汪的皮肚面了。
新加坡的大多数人以吐司作为早餐,尤其钟爱咖椰吐司。咖椰吐司是新加坡的“国民”早餐,烘烤发脆的面包片上,刷上一层清甜的咖椰酱,再放上两块厚厚的黄油,让匆忙的上班族和上学族们,些许放缓了奔波的脚步。





卖吐司的餐食店,通常被称作咖啡店(Kopitiam)。我经常光顾的老字号咖啡店有四五家,每一间的吐司和风味都略有差异。位于China Street的亚坤老店,仍保留着炭火烤面包的传统方法,古早味十足。同样是老字号的 Killiney,则习惯用海南白面包烤制,薄脆可口。东亚餐室的法式咖椰吐司,入口饱满,咬劲十足,自制的灰黄色咖椰,椰香四溢。周末的时候,我会去东海岸的真美珍咖啡店,店家采用松软面包,圆圆滚滚,看起来好像年画娃娃一般,甚是可爱。本地后起之秀品牌BreadTalk(面包新语),旗下也开设了专营南洋咖啡和吐司的连锁店Toast Box,也是吃吐司不错的去处。



当然,不少人也习惯在家自己烤吐司。有女佣的人家,烤吐司的工作全都有着落,动动嘴就行。没有女佣的人家,就得撸起袖子,自力更生。新加坡大大小小的超市和便利店,通常都会售卖切片的吐司,通常以白面包和粗粮面包为主。一袋吐司二十片左右,人少的家庭,几天的早餐口粮就解决了。
配面包的酱,传统一点,会使用一种用蛋黄、椰浆和班兰叶制成的绿色咖椰酱。如果想换换口味,可以用花生酱代替,超市里五花八门的果酱,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新加坡阿姨家有一位“十项全能”的女佣,我最喜她手工制作的鹰嘴豆泥酱(Hummus)。每到周末,用鹰嘴豆泥酱抹皮塔饼(Pita Bread),再佐以蔬菜和培根,即使是阴雨天气,也能咬出一朵云彩来。




传统的南洋吐司,通常要配南洋咖啡,一种用黄油和糖炒制咖啡豆现煮的黑咖啡。若想要早餐更营养一些,再点上两粒“水波蛋”(类似溏心蛋),撒上胡椒粉,淋上黑酱油,鲜美极了。随着咖啡文化的更新迭代,年轻人会用意式咖啡取代南洋老咖啡,更多人家里也都添置了胶囊咖啡机,一杯快速、方便的胶囊咖啡配上现烤吐司,新旧结合,别有一番风味。




新加坡是全球“人均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很多人起早贪黑,为了生活,更是为了生存。每天早上,随着厨房“叮”的一声,两片香脆的南洋吐司,从烤炉里跳起来,赋予一早满满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