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技术”的考点你还不知道?那还不赶紧进来记笔记?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高频考点专题笔记 田心 · 专栏
进入「前冲刺」阶段,小田心按惯例开启我们的「高频考点专题笔记」专栏。此专栏由去年的「专题重置计划」改进而来,旨在为小伙伴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每周四小田心都会以「专题笔记」的形式为大家讲解高频考点,并将持续推送12期。12周后,高频考点知识你将了如指掌。
要注意的是,「专题笔记」专栏是为了让同学们对每个高频考点的知识框架有更清楚的认识,因此,我们会列出知识框架,并对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如果同学们在阅读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参照文末的文献来源,自行查找原文进行精读。
今天,小田心就先为大家带来第四篇笔记——“虚拟技术” 专题。
Chapter 4. |“虚拟技术”专题
2020级各大高校真题概览
简述VR对视频内容生产的影响(四川大学,916,简答)
虚拟现实新闻(武汉大学,809,名词解释)
简述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在伦理风险(清华大学,618,简答)
简述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及特征(中国传媒大学,334,简答)
随着VR技术发展,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大量出现,你认为虚拟现实能取代新闻真实吗?(中央民族大学,820,论述)
核心知识

一、虚拟技术相关概念界定
虚拟技术专题的重点主要是VR新闻,在本文开头便简单给大家引入AR、MR的概念。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由美国VPL公司的创始人拉尼尔在1980年提出, 即通过计算机创造一个活生生的 3D 虚拟环境,为用户提供生动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当人们站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像是置身于现实中。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教育、医学、电影、游戏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近年来,在媒体的新闻生产中,虚拟现实技术被越来越多使用,“VR 新闻” 随之产生。
VR新闻( VR Journalism),是指依托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新闻报道,将新闻信息360度全方位的呈现,有时甚至给人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的感觉。其具有“带给用户沉浸式的场景感、改善用户的感官体验和引起用户无限想象”三个特点。VR 新闻还重构了传统新闻呈现事实的方式,多元的跨媒介叙事产生全新的媒介语法,场景化呈现和沉浸式传播给用户带来深度的人机共融。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的信息之上,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而AR新闻即是指利用A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并形成的新闻产品。这种新闻是基于VR新闻和真实世界疏离的缺陷而创造出的以“复归现实”为宗旨的技术。AR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构建在三维世界基础上的虚拟场景,从而达到交互性和沉浸式的双重体验,AR新闻是智媒体时代临场化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
MR(Mix Reality),即混合现实,是与VR、AR技术合并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虚拟环境,是在新的可视化虚拟环境里,物理对象和数字对象共存并实时互动,其含义为:MR等于VR加AR。MR技术通过补充和叠加两种方式,使用户感知不同的日常生活信息,达到一种真实世界与虚拟物体友好共存的状态,并最终得到良好体验。MR技术的核心含义是通过叠加信息增强用户对现实环境的感知,而并非将虚拟世界替换为现实世界。
田心说:上述概念应作为名词解释的形式记忆。
二、VR新闻相较于传统新闻的重构特征
1.重构新闻叙事视角: 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
VR 新闻向受众和用户提供了立体的场景式呈现,传统新闻的单一报道视角在 VR新闻中被改变,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被第一人称视角取代,全景式和全息化的报道方式复原了新闻现场。使收受者穿越到新闻现场,在新闻场景中获得沉浸式体验。
2.重构新闻呈现方式: 从平面框架到立体场景
VR 新闻打破了传统平台对传播入口的垄断,强化了手眼协调的自然交互方式和对新闻现场的全景展示和深度感知。
3.重构新闻收受形式: 从浅度交互到深度沉浸
VR 新闻微型互嵌的获取及互动手段深化了新闻传播的人机交互,人机交互环境使得受众感受亲临新闻现场的深度沉浸,借助鼠标、键盘等设备的浅度人机交互方式也被突破。
田心说:以上加黑的小标题建议大家记忆,其他内容理解即可。
三、VR新闻自身的优势
1.现场感:身临其境的冲击力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能算是虚拟现实技术带给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观众再也不是故事发生的第三者,站在现场他可以观察到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所有现场信息直接赋予他的感官体验。
2.客观性:媒体中介角色被削弱
VR新闻中,媒体中介角色被削弱,有意识的引导被弱化。用户的所有认知可依据自己对现场的体验,不再需要他人的转述。
3.自主性: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VR新闻提供给用户从未有过的自主性,用户可以直击新闻中的人物,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环境,了解他们的处境,该怎么去看,怎么去听,怎么去探索和获取信息,都是用户主动选择的。
4.交互性:缩短从身到心的距离
“VR新闻”的交互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技术层次,产生行为上的互动;一个是心理层次,产生情感上的互动。VR新闻的这种交互性至关重要,它加深了用户的真实体验。
田心说:此知识点只需要记忆小标题。
四、VR新闻自身的问题
1.制作成本大、盈利模式模糊
VR新闻目前存在投入和产出的失衡。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来说,VR居高不下的制作成本和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无疑让有的传统媒体较难大面积采用VR技术来实现转型突破。
2.真实与客观,用户难以判断
VR技术的发展,用户易于投入于一个超真实的“拟像”中而不自知,虚拟和现实的界限逐渐模糊,新闻真实与否难以区分。
3.有价值信息的遗失
VR新闻打破了以往的新闻叙事手法,但缺少记者、把关人对信息的“强制”选择、引导,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有可能被遗失。
田心说:这部分内容需全部背诵。
五、VR新闻带来的传播进步
1.对于新闻事件的复现
浸润式的视频捕捉是 VR 新闻的记录方式,移动终端的传播手段是其传输方式,其强大记录能力与传输效果相辅相成,新闻观众被前所未有地变为新闻“目击者”。
2.对于感知能力的重塑
VR 新闻受众的感知能力在虚拟场景的设置中似乎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并超越身体接触范围的局限,在融媒体背景下成为由技术与人的融合塑造出的新型传播主体。
3.对于时空维度的突破
VR 新闻受众在立体场景中的浸润式体验,从眼前的环境迅速切换到遥远的地方,从当下的时间穿越到曾经的过去。“空间飞行”和“时间旅行”是VR技术给受众带来的崭新时空体验。
田心说:此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小标题即可。
六、VR新闻带来的伦理风险
1.新闻内容与媒介技术的关系风险:媒介技术对于内容主体性的消解
VR新闻会使收受者更多关注沉浸式技术本身,而非新闻内容。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正确看待技术的动力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好这项技术,而不是一味依赖这项技术。
2.新闻真实与虚拟现实的边界风险: 受众对于真实与拟像的难以判断
VR 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使新闻真实受到新的挑战。VR 视频其实是二次产物,这种实际还是人工加工过的虚拟现实会让我们质疑,原本客观存在的真实世界有可能是虚拟的世界,从而激发出另一种不客观和不真实。
3.拟态环境与收受群体的互动风险: 虚拟体验对于群体心理的逆向推动
VR技在对于重大事件直播或重要事件解释性报道中,群体心理在虚拟空间的互动中容易得以加剧和扩散,理性思考能力随之减弱,情绪感染在一些新闻事件中会迅速爆发且广泛蔓延。而VR 新闻营造的“拟态环境”使得其出现认知和行为偏差的可能性加大。
田心说:此知识请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对小标题进行记忆。
七、VR新闻伦理失范的对策
1.避免“技术狂欢”,注重内容深度挖掘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绝对不是将现场原封不动地复原过来,因此在利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时,除了将V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感发挥到极致,更不能忽略了新闻内容本身的真实客观以及人文情怀。
2.合理运用 VR 视觉符号,强化真实性与客观性
合理运用VR 视频新闻里包含的视觉符号,使其符合受众的视觉体验需求,同时在制作VR新闻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和渲染场景,应尽量将其呈现的拟态真实与现实真实保持一致。
3.加强对 VR新闻把关,注重群体心理
媒体需要对VR新闻内容进行严格监管,即对视频中包括图像、场景等视觉内容的监管。同时相关部门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 VR 监管机制,对VR 视频新闻节目中传播的视觉内容进行规范,从传播源头上把好关。避免出现为了取悦受众视频体验而出现的视觉内容无序传播,避免 VR 视频新闻将一些血腥暴力的灾害现场毫无保留地展示在受众面前,从源头上扼制过于血腥暴力内容的出现。
田心说:此知识点的小标题需要背诵,其他内容选择性记忆,可直接用于答题。
八、VR新闻未来的发展—VR与5G的融合应用
说起VR与5G的融合,首先就要看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突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创新应用启动5G+8K/4K/VR模式。在未来,VR与5G将会擦除更多火花。
1.加强5G技术在VR 新闻上的技术应用
VR技术与5G的结合不是单纯地做加法,而应在原有基础上,真正提高受众的交互式与沉浸式体验。5G技术的支持不仅可为VR新闻业提供了参考的案例,而且通过在VR新闻中加入5G技术,可以实现受众感受与虚拟环境的实时交互,不仅可以强化受众在新闻场景中的体验,还可以实现更加多种多样的VR新闻形式,强化受众的在场感和对信息的个性化选择。
2.内容为主与5G技术为辅相结合
新闻的技术手段很重要,能够为新闻的内容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和新鲜感,但是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性因素仍然取决于题材和内容的选择。尽管“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把虚拟现实的新闻产品当成电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VR 技术仅仅对新闻起到辅助的作用,同理5G技术也只是辅助作用,如果新闻的内容无法吸引受众,那么不论运用什么技术,都无法成功转型。
田心说:此知识点理解即可。
九、VR技术在疫情期间的应用
1.5G+VR远程诊疗:开通线上抗疫绿色通道
智慧诊疗系统
患者远程观察
视讯交流平台
医患心理疏导
2.VR机器人:足不出户精确巡检感染病例
多传感器接收图像
优质网络传输高清画面
3.VR/AR 泛娱乐内容:“宅经济”新选择
VR+游戏
VR/AR+社交
VR+教育
田心说:以上内容建议大家作为案例积累。
案例积累
1.2018 年的两会,人民日报客户端提供了一份三分半钟的 VR 视频,对人民大会堂进行虚拟沉浸,人们只需轻轻拖动鼠标,便可以 360° 全景观看人大代表们开会的场所,仿佛置身其中。
2.2019年央视新闻官网正式推出“VR浸新闻”栏目,涵盖VR任意门、VR暖故事、VR大事件及VR大突发四个板块,涉及旅游、民生、军事等多方面题材。
3.2019、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为代表的20多家媒体使用了 VR技术手段。
4.2020年春晚,央视将超高清VR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直播。
答题金句
1.VR技术的运用会给新闻业创造巨大价值,一方面“VR+新闻”的模式能使受众感受到新技术的魅力与价值,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另一方面新技术也会反哺新闻业,给它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作引言】
2.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两种技术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制造了更多新的方式,有的 360 度无死角,有的720 度多维度,带给用户一种很真实的体验。研究表明,超过60%的使用者指出 AR 与 VR 在以后会给新闻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作引言】
3.VR技术与新闻业的结合顺应了“趣味参与,身临其境;虚拟新闻,多元报道;科技创新,体验加强”这一发展趋势。VR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在未来我们要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与发展空间,赋予其更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带给新闻业更大的变革。【可作结语】
以上内容整合自:
[1]VR新闻的重构特征与伦理风险,尤红
[2]未来图景: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李岭涛
[3]VR视频新闻沉浸式传播模式构建及影响,唐冰寒
[4]VR新闻与5G技术的融合应用,罗相如
[5]从VR到VR新闻—新闻业界对虚拟现实新闻的认知转变,常江
[6]基于AR、VR的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传播领域的影响研究,张文挺
[7]浅析5G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黄艺博
[8]融媒体时代VR新闻的探索与启示以纽约时报为例,杨毅
[9]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业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范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