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二)
电影,是美国文化处于上升期的产物。作为缺乏传统文化积淀的美国人,恰恰在电影默片时期的视觉形式的表现中,作出了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他们紧紧抓住了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发展本土文化的同时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语言,确立了电影的叙事形式。 Part 1电影的叙事形式的突破

在卢米埃尔与梅里爱之后,摄影师埃德温·鲍特对电影的叙事风格与结构观念的尝试,使得电影的叙事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中,他将虚构的故事同记录消防队员扑灭火灾的新闻片组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部以时空转换的运动关系进行叙事的电影作品。尽管影片还不能以时空交错的方式进行叙事,但是鲍特将卢米埃尔式的富有生机的户外实景和梅里爱的“人工布景”的室内场景相结合,体现出他与他的前人在风格和手法上、在电影的结构和观念上的明显不同。1903年,鲍特以更为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拍摄出他最著名的影片《火车大劫案》,进一步发展了他对于电影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的尝试。影片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他为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
Part 2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格里菲斯(1875~1948)在世界电影的发展中,为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经历了从1908年到1912年期间近400部短片的创作实践后,无疑从中获得了以最小的篇幅讲述故事的能力。此后他拍摄的两部长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在电影叙事形式、叙事时空和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实验与探索,使电影叙事与传统叙事形式明显地区别开来。虽然,不同的叙事形式存在着共同的以情节作为作品不断向前推进的主要元素,但叙事形式之间却各有不同。格里菲斯电影的镜头或段落的确是沿着特定的情节走向,遵循着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而进行表现的,但有别于传统叙事的形式特征:即以电影分解时空的方式,以交替蒙太奇的剪辑技巧,以非线性的视觉结构观念,突出了作为电影叙事的自身属性。格里菲斯的电影创作以情节段落作为叙事的基础,将不同冲突元素加以并列和积累,把着眼点放在认识与发现电影时空结构的观念上,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最小的基本构成单位,这一原则不仅构成了我们现代电影分镜头和剪辑的基础,从而也确立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形式。
Part 3查尔斯 . 卓别林的喜剧观念

举世闻名的查尔斯.卓别林是为默片喜剧作出最大贡献的喜剧大师。他曾以鲜明的银幕形象、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独特的电影喜剧观念,战胜了他的所有对手,成为全世界人们所爱戴的喜剧明星。卓别林于1889年出生,他的童年有着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遭遇,饱经磨难。为了谋生,这位出生于贫苦演员家庭中的孩子,最终仍旧选择了演艺生涯。17岁时卓别林进入英国卡尔诺剧团成为-一名哑剧演员。23岁时卡尔诺剧团赴美国巡回演出,卓别林喜剧表演的才华随即被启斯东的老板凯塞尔和赛纳特所发现,从此卓别林步入了美国电影业。
(1)人物形象的塑造
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是以电影的形式创造史诗般规模的人类社会活动,而在卓别林的影片中是突出了以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被卓别林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比较卓别林本人更深刻、更真实、更具有社会价值。卓别林在表现这个失业的流浪汉注定的悲剧性命运和“在混乱中谋求安全”生存的过程中,极其善于把握和处理喜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无论是《马戏团》中失恋的夏尔洛,还是《城市之光》中赢得了复明姑娘的感恩之情的夏尔洛;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尔洛,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
(2)影片的结构观念
在卓别林的影片中,特别是他那许多成功的长片创作中,情节只是作为一个编造的框架,影片动作的结构基础是那些寓意隽永,甚至可以独立存在的一个个插曲。比如: 《淘金记》在表现一个淘金狂的故事和一个爱情故事中,一一个是在饥饿中拿刀叉吃着破皮鞋,一个是在梦境中用叉子叉着面包跳舞。在《大独裁者》中又是-一个小理发师的形象和一个XX党领袖兴格尔的形象,一个是按照《匈牙利舞曲》的节奏磨着剃须刀,-一个是声嘶力蝎地演讲着任何民族也听不懂的语言。在这样--些影片的处理上,卓别林往往将两个不同的主题、两个不相关的事件交织在一起进行表现,这里显然违背了情节、人物的统一性的原则。然而这却是卓别林不依赖于文学、戏剧的传统方式,而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的结构观念的表现。
(3)影片的空间观念
由于卓别林的结构观念是以动作的视觉结构的方式来掩盖情节结构的存在,因此,他与格里菲斯在电影空间观念的表现上也形成了根本的区别。格里菲斯是以分解时空的方式,运用镜头与镜头连贯性的组接去形成-一个具体的动作或构成-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卓别林却是强调着单镜头的空间表现力,强调画面内部的场面调度的作用。卓别林善于使用全景镜头,这是他的镜头特点之一,卓别林曾说:“全景对于我来说是完全不可缺少的,因为我演戏的时候,我的腿、我的脚、我的脸、一切都在表演。因为我的演技与一般不同,所以没有必要再用不同于一般的摄影角度来拍摄。”卓别林的镜头特点之二,是借助全景镜头交代不同的与人物动作相适应的空间环境,无论环境之间相距多么遥远,观众都可以从镜头的空间环境中,从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中获得视觉效果。
文字:王路路 排版:贾婧宜 校对:邓乐沙 图片 : 网 络

狮与光影|为戏剧影视而生